新华网银川11月26日电(记者任玮)记者从宁夏银川市政府获悉,近五年来,银川市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焕发新机,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赛道、抢占先机。如今在银川,以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新装备产业为主导,数字经济深度赋能、现代服务业活力迸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根据《银川市“三新”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银川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依托、项目为牵引、企业为支撑、创新为动力、产业链为重点,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八大工程,加快构建以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单体规模最大的单晶硅智慧工厂,到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光伏材料制造基地;从全球最大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到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芯片适配基地……目前,银川市规上工业企业达535家,光伏、高端装备等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级,现代化工业体系的韧性与活力持续彰显。
2024年7月,银川市委十五届十一次全会再次明确:聚焦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三都五基地”,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着力构建以“三新”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今年1-9月,银川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占市级比重达24%,39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近24亿元,成为拉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新装备产业以15.7%的规上工业产值占比、23.6%的制造业占比,成为驱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银川市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上的量产应用,从单一产品创新到全产业链升级,创新正为银川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肩负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使命的六盘山实验室,从项目落地到投入运营仅用时4个月。2025年,该实验室立项19项基础科研项目,与22家企业签订基础研究及产业升级合作协议,开放共享VTC试验验证中心、ATC分析检测中心、ETC实验测试中心,为企业提供仪器设备共享、中试验证等全链条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依托这一创新平台,银川市还打造了国内首个融合高精度图像识别、智能化混线装配技术的“AI+智造岛”,有效破解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信息不精准、测试成本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十四五”以来,银川市聚焦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搭建“育小、登高、升规、晋位”梯次培育体系,推出专项资金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支持等36项举措;精准落实奖补政策,对各类创新型企业给予重奖激励;围绕产业链需求优化科技项目体系,设置“新质生产力专项”等15类创新专项,靶向破解技术瓶颈。
截至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瞪羚企业等创新型企业总量达2423家;今年已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4家,拟认定创新型标杆企业11家、高成长创新型企业72家,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11家。
近五年来,银川市抢抓“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机遇,以高水平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牵引,以打造“算力之都”为主线,充分释放算力的叠加效应与倍增价值,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2月,一场签约19个重点项目、实现141.2亿元签约金额的签约仪式,为银川“算力之都”建设按下“加速键”。今年11月,赋能工业智能制造、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的“贺兰山一号”全栈AI行业模型正式发布,成为银川AI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今年,银川市还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名单,标志着“数字银川”建设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如今,银川正以全链条的产业布局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让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