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花了六百元,心理咨询师全程都在听我讲”——线上心理咨询乱象调查

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大等各种原因,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心理健康,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服务。线上咨询因高效便捷,成为不少人的首选。

2025-05-23

“中药配万物”:真养生还是假营销?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近年来餐饮界刮起了一股“万物皆可配中药”的养生风潮。传统中药材大胆跨界,成为奶茶、咖啡、面包、冰淇淋里的新宠,在线上线下“圈粉”了大批年轻消费者,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打卡”热潮。

2025-05-20

外卖骑手“五险一金”迎来利好,成本如何分担?

多年来,外卖骑手与平台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复杂而又模糊,普遍面临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今年2月,京东、美团等平台企业宣布将为旗下的全职或稳定兼职外卖骑手缴纳社保,一时间“骑手入社保”话题引起广泛关注。外卖骑手的社保怎么缴?成本该如何分担?

2025-05-19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当下,从业者索要好评成普遍现象。专家表示,好评机制有利于促使从业者不断优化服务水平、规范从业行为,但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权责分配的结构性矛盾。需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质,让从业者跳出“好评内卷”。

2025-05-16

镜头前的萌娃这样批量产生 记者调查“儿童网红”制造流水线

“让孩子学一句台词要重复几十遍,一个舞蹈动作不标准就得跳一整天。”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的分享,揭开了“儿童网红”光鲜视频背后的工业化生产链条,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儿童网红”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2025-05-13

一条产妇信息售价50元 记者调查医疗信息泄露问题

患者隐私如何被窃取?违法交易如何运作?又该怎样斩断这只“黑手”?

2025-05-06

记者调查直播间“杀熟”现象:直播购物,越买越贵?

“同一场直播,老用户下单贵30元”“优惠券电影票比线下还贵6元”……近期,多名消费者向《法治日报》记者反映,在直播间购物时遭遇“大数据杀熟”。记者调查发现,这一现象背后是商家利用算法对高频消费者实施差别定价,购买同一商品,老用户或常购客户往往需支付更高价格。

2025-04-29

创作自由还是侵权行为?记者调查AI生成内容乱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化的艺术重构形式被催生,从影视二次创作、AI歌手翻唱到绘画风格模仿,AI生成内容(AIGC)在拓宽创作边界的同时,也让“合理使用”与“侵权”的界定愈发模糊。普通用户仅需输入指令即可生成绘画、音乐甚至视频作品,但随之而来的版权纠纷却频频引发争议——AI生成内容的法律责任究竟如何划分?

2025-04-26

银发族如何在直播间不乱花钱

当下很多老年人沉迷直播间,由此产生了大量非理性购物行为。如何让老年人避免直播间非理性消费?

2025-04-25

“120W”充电器,“120W”为商标名称实际功率12W——“心机商标”乱象调查

“买了‘去屑三分钟奇迹洗发水’,用后发现去屑效果一般,根本没有奇迹可言。找商家理论,对方说这款洗发水就叫‘去屑三分钟奇迹’。”这是北京市民刘爽前不久的一次网购经历。

2025-04-24

共 460 条 共 46 页 首页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