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物理世界》揭晓2023年度十大突破

发布于:2023-12-11

“极端环境中的极致建筑”——揭秘南极罗斯海新站的建筑设计

建设新考察站是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突出亮点。选址有哪些考量、新考察站“新”在何处、施工面临哪些挑战……

发布于:2023-12-10

自动驾驶汽车运输有了安全服务指南

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指南》提出,自动驾驶汽车开展道路运输服务应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并依法通过道路交通安全评估。

发布于:2023-12-08

工信部:2030年左右实现6G商用

近日召开的2023全球6G发展大会上披露,我国将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成立6G推进组,为6G创新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推动形成6G全球统一标准。

发布于:2023-12-08

新一代国产超算系统发布

在广州举行的2023年超算创新应用大会上,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发布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星逸”,

发布于:2023-12-08

科技创新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看到北京、上海等地开始纷纷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机制链一体化大格局,试图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发布于:2023-12-08

第40次南极考察丨特写:“雪龙2”号犁海破冰

南极大陆就在前方,但40海里冰脊丛生区横亘在前。

发布于:2023-12-08

动物实验表明年轻时控制蛋白质摄入延寿效果更好

医学研究认为,适当控制饮食能让人健康长寿。不过,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果蝇实验发现,只有年轻时期控制氨基酸摄入能延长寿命,而中年期以后即使控制也没什么效果。

发布于:2023-12-07

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投入科学运行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7日完工,具备实验条件。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首批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开展科学实验。

发布于:2023-12-07

“雪龙2”号和“天惠”轮抵达罗斯海新站 将开展卸货作业

北京时间12月6日深夜,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成功抵达罗斯海新考察站附近海域,将开展卸货作业和人员登陆工作。

发布于:2023-12-07

300家5G工厂入选2023年名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2023年5G工厂名录》,遴选产生了300家已建成的5G工厂,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

发布于:2023-12-07

我国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行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有关部门先后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一些地方也相继开放指定区域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发布于:2023-12-07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科技基础研究“量质双升”

中国农业科技论文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量均排名全球第一,农业专利竞争力继续保持全球第二……12月6日,2023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会上发布的《2023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2023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2023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等一系列报告,用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数据,传递出我国农业科技蓬勃发展的积极态势。

发布于:2023-12-07

我国首次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有哪些新突破?

12月6日凌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后第一次执行应用发射任务,标志着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开启了应用发射的序幕。

发布于:2023-12-06

人类细胞造出了微型生物机器人

机器人可以从一个成年人的细胞中创造出来,而且还无需任何基因改造,这意味着什么?

发布于:2023-12-06

科学家发现约1.3亿年前会吸血的雄性蚊子

中国、黎巴嫩、法国、美国古生物学者在距今约1.3亿年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两枚远古雄性蚊子化石。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这项新发现还显示,在蚊科动物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蚊子也会吸血。

发布于:2023-12-05

频频闪现的极光究竟有何影响

随着太阳活动极大期临近,未来一两年我们可能会有更多机会看到绚丽的极光,同时,科学家也在密切关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其他影响。

发布于:2023-12-05

AI仅用17天独自创建41种新材料 速度和精确性均超越人类

《自然》11月30日发表了两项重磅研究:最新的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平台GNoME(材料探索图形网络),已可以自行发现和合成新无机化合物,包括发现了超220万个稳定结构、17天便独自创建了41种新材料,其速度和精确性均远超人类。

发布于:2023-12-04

2023世界5G大会主打跨界融合

经国务院批准,由科技部和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以“5G变革 共绘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5G大会将于12月6日至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发布于:2023-12-04

人工智能辅助科研要从可用走向可信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检索、阅读文献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在大模型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以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渗透进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科研领域也不例外。

发布于:2023-12-04

共 1938 条 共 97 页 首页 81 82 83 84 8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