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国博 赏奇石
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石韵天成——中国观赏石艺术展”近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发布于:2025-05-22
“国丝汉服月”展现服饰之美
近日,2025“国丝汉服月”系列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本届“国丝汉服月”以“天工霓裳”为主题,旨在展现汉服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发布于:2025-05-22
李亚明《考工记名物图解(增订本)》出版
近日,李亚明著《考工记名物图解(增订本)》,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发行。
发布于:2025-05-21
“乡味”旅游为何亮眼?
近年来,传统景区之外,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广袤乡野间体验“乡味”。
发布于:2025-05-21
齐白石水墨精品亮相波士顿
当地时间5月9日,由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北京画院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不肯作神仙——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Qi Baishi: Inspiration in Ink)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开幕。
发布于:2025-05-21
博物馆,边界在延展
博物馆正延展自身的边界,以“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态亲近着大众。
发布于:2025-05-21
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5月19日,第15个“中国旅游日”如约而至。今年,“锦绣山河,美好旅程”的主题不仅描绘着山河如画的壮阔图景,更映射出中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气象。
发布于:2025-05-20
国宝回家 完璧有时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
发布于:2025-05-20
三千年前的“体育奖杯”长啥样?
河南博物院展柜内,柔和的灯光倾泻而下,落在一件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皿上:鼓腹圈足,两侧有耳,底部有喇叭形支座……不少观众表示,这个青铜器看起来“眼熟”,有点像现代体育比赛的奖杯。
发布于:2025-05-19
博物馆,为什么招年轻人爱?
河南洛阳博物馆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许多年轻女性身着汉服,与朋友一起去见洛阳“姐妹花”。
发布于:2025-05-19
塑造文旅发展新图景
自2011年“中国旅游日”设立以来,15年间,中国旅游获得长足发展,呈现出诸多消费新趋势,成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活力与韧性的窗口,也带动着许多地方转型发展。
发布于:2025-05-19
在上海,机器人正加速“进化”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依托上海高端制造业基础、长三角完备的供应链及产业配套,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进化”。
发布于:2025-05-19
西安碑林博物馆有啥新看点?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完成改扩建后于近日对公众开放。
发布于:2025-05-19
中国“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18日,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
发布于:2025-05-19
由“出圈”迈向“扩圈”
从2002年至今,宁海举办了22届徐霞客开游节,它已成为浙江省重大节庆活动之一。如今,“霞客文化”已融入宁海的城市发展肌理。
发布于:2025-05-19
苏州考古博物馆对外开放 90余吨“东吴大墓”搬进展厅
从空中俯瞰,苏州考古博物馆由简洁大气的三角形块面构成,巧妙融入越城遗址出土的“石锛”和“钺”造型灵感,尽显古朴沧桑与野趣之美。17日,作为江苏省内首座考古专题博物馆,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
发布于:2025-05-18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绮地“乘云绣”实为坐垫 T形帛画发现改痕
湖南博物院16日举行发布会,公布多项马王堆汉墓研究成果:此前被认为是“枕巾”的绮地“乘云绣”实为坐垫,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丝制坐垫;同时,首次发现馆藏国宝文物T形帛画上有多处改绘痕迹等。
发布于:2025-05-17
2000多年前的“新衣”长这样!马王堆文物研究成果上新
5月16日,湖南博物院发布马王堆研究新成果 。
发布于:2025-05-16
“旅游+”激发消费新活力
近日,中国旅游协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主办的2025年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南昌举办。
发布于:2025-05-16
彰显家的温暖爱的力量
近期,一些聚焦亲情叙事的影视作品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如《六姊妹》《北上》《青山是故乡》《180天重启计划》《水饺皇后》等。
发布于: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