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基层文艺工作者
走近6个基层文艺工作者。
发布于:2024-03-21
“新中式”激活年轻人文化基因
近来,一场由“新中式”穿搭引领的时尚风潮悄然涌动,在街头巷尾,在旅游景点,总能见到其身影。
发布于:2024-03-20
春分:平分春色,调和阴阳
3月20日,在柔暖的阳光里,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此时节,春江暖,百花开,莺婉转,燕归来,一幅美不胜收的春景图就要向我们展开了。
发布于:2024-03-20
“春游经济”热度持续攀升
3月15日,长三角铁路春游运输启动,截至3月17日,首个周末迎来近760万人次大客流。据悉,今年长三角铁路春游运输共历时32天,预计发送旅客7800万人次,日均发送243.8万人次。
发布于:2024-03-20
节令之美·春分|20日11时06分春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北京时间3月20日11时06分将迎来春分节气。此时节,春江暖,烟柳绿,桃花红,梨花白,莺婉转,燕纷飞,满满春色,一派生机。
发布于:2024-03-19
聆听冀东民歌老调新韵
近日,由国家大剧院、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话奤儿韵·赏奤儿腔”——冀东民歌讲唱会,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举办,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冀东民歌的韵味与魅力。
发布于:2024-03-18
6大剧种21位“梅花奖”得主将在津门舞台献演
“续缘”老观众,“结缘”新观众。3月16日晚,取材于《三国演义》的传统经典京剧《龙凤呈祥》在天津中华剧院上演,拉开了“戏聚津门 唱响中华”——第二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的序幕。在接下来的4个月内,包括21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在内的数十位中国戏曲名家将在天津登台献演京津沪冀豫苏浙等地的6大剧种的27部剧目。
发布于:2024-03-17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考古发现中国年代最早双辕车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考古发现中国年代最早双辕车。
发布于:2024-03-16
千年华服“正青春” 服章之美彰显文化底蕴
流畅的线条、精致的造型、多彩的纹样……这个春天,中国传统服饰成为了引领时尚的“顶流”。身着传统服饰出行的市民和游客随处可见,衣袂飘飘、裙裾飞扬,时尚与传统融合、青春与古老共鸣,和明媚的春景共同组成了“流动”的国画。
发布于:2024-03-15
2024年伦敦书展开幕 中外出版合作成果令人期待
2024年伦敦书展12日在英国伦敦开幕,中国精品图书广受关注,中外出版合作成果令人期待。
发布于:2024-03-14
2024伦敦书展开幕
2024年伦敦书展当日开幕。
发布于:2024-03-14
江苏金坛新出土中国史前保存完好的最大石钺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三星村遗址近日又有新发现。考古专家介绍,此次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骨器、玉器、石器等,距今约6300年。其中,一件大穿孔石钺尤为珍贵,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史前保存完好的最大石钺。
发布于:2024-03-14
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40亿元
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40亿元,海外原创作品约62万部,海外访问用户约2.3亿。
发布于:2024-03-13
“万园之园”重现光华
在残垣断壁上建立的圆明园遗址公园,经过多年的清理整砌、考古发掘、保护修复,逐渐恢复往日光彩。
发布于:2024-03-12
桃花谷
我杵立在桃花谷,被掏空的思绪随溪水远去,慌乱中,我感到时光的幸福,一丝从水帘洞穿越的山风。
发布于:2024-03-12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
发布于:2024-03-12
二月二,良渚玉镯看“龙头”
今年3月1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甲辰龙年“龙抬头”。“龙抬头”最早是一种天文现象,后来被人赋予昂扬向上的精神。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在雕琢玉器时,也刻绘过龙头的形象。良渚博物院里就陈列着一枚龙首纹玉镯。
发布于:2024-03-11
明中都宫殿院落与水系遗存考古获重要进展
近日,“2022-2023年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暨优秀田野考古工地评选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发布于:2024-03-11
“网红城市”持续上新
在冰城哈尔滨看松花江上升起的热气球,到广东江门吃一份《狂飙》同款猪脚面,来贵州榕江打卡“村超”,前往上海跟着《繁花》的脚步一起citywalk……这些“网红城市”给予游客以更新潮的旅游体验,也让大家看到一座城市的蓬勃生命力。
发布于:2024-03-11
唐诗里的长安
2月26日,记者在兴庆宫公园看到,徐徐春风中,兴庆湖水碧绿清澈,垂柳萌芽,梨花含苞,古建筑历久弥新、风姿绰约、瑰丽壮观,倒映在湖水中更是充满诗意。三三两两身着汉服的游客在湖边拍照留念。
发布于: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