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兰州战役纪念馆已成为兰州市最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图)

2018-05-14 11:20:28

原标题:坚守精神高地传承红色基因 兰州战役纪念馆已成为我市最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69年的斗转星移,在弹指一挥间,化作一张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画卷的一头,是1949年8月26日。这天中午,兰州宣告解放。8700名解放军的伤亡换来满城飘扬的五星红旗,此刻起,兰州重生。画卷的另一个重要篇章则发生在2014年。这段历史凝结后再次鲜红起来,作为城市新生的指引,兰州战役纪念馆在原兰州市烈士陵园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艺术化的手段全方位布展——厮杀声不断,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不断,1000多平方米的生动复原,让大家看到在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和最激烈的城市攻坚战中,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夺取了胜利,换来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如今,每一位来访者和曾经来访过的参观者、纪念者和旅行者都怀着崇敬之情来到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晚报首席记者张鹏伟文/图

用足够的诚意向英烈致敬

回望,是对历史最好的现实关照。于是,备受期待的兰州战役纪念馆在2013年成立,在2014年开始布展。

连日来,记者采访中发现,兰州战役纪念馆坐南向北,建筑风格采用我国传统中轴线对称形式,保留了建设初期的“士字形”结构,空中俯瞰呈现飞机起飞的态势。

核心区主干道是士字最长的一竖,从大门口直通如云接天的纪念碑。

景区大门之于大众对红色景区的第一眼认识,角色关键。这是进入纪念馆的第一座大门,由东侧8根旗杆、西侧拔地而起的26根钢柱组成,寓意着8月26日兰州战役胜利和兰州解放纪念日。26根钢柱又像26杆钢枪组成的钢铁长城,3只洁白的和平鸽向上腾飞,体现了兰州人民关心国防、热爱和平的美好向往,象征着团结齐心、奋发向上的兰州精神。纪念馆保留了最早的第一座大门,该门为四扇两联对开式铸铁灌铸而成,两侧为两面鲜艳的红旗,象征着红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四个门柱顶端是四个火炬,象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扇门四角有一只鸽子,象征烈士的流血牺牲正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永久地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

进入首道大门,面对着巍峨的纪念碑是一条景区主干道。道路两侧种植了由高到低的草坪、花卉和松柏树,形成了立体绿化,在接近纪念馆、纪念碑的200米处设置了三座花坛,点缀了空旷悠长的道路,寓意着人们永久地向烈士敬献鲜花;花坛内设置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等提示语。

兰州战役纪念馆馆长瓮志义介绍,纪念馆是依着黄河南岸的盘山路朝着南山顶渐次升高修筑的。馆区正南方最高处东西中轴线矗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与“8·26”标志大门遥遥相望,坐南朝北,巍峨挺拔,气势雄伟。这里背靠的南山便是当年兰州战役最艰难的沈家岭战场,打赢了沈家岭战斗便可以在此俯瞰兰州全城。纪念碑便建在沈家岭战场山下。该碑修建于1958年,碑体采用五角星形式设计,碑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正面基部面向黄河的正北面为大理石碑文,上刻《兰州解放纪略》。纪念碑顶端金色五星闪烁,底座采用鸡血红花岗岩和六角形地面砖铺彻,加上广场自然地势由北向南渐步升高和纪念碑南侧的半圆形围廊,在周围的青松翠柏与蔚蓝天空的衬映下,使纪念碑显得更加挺拔雄伟。纪念碑下是以“红旗漫卷西风”为主题的两幅大型浮雕,浮雕各长20.5米,高2.2米,分别形象地塑造了兰州战役的激烈场面和西北各族人民支援前线的动人景象。浮雕在横向组合上与围廊有机结合,有力地烘托了烈士纪念碑的庄严。

纪念碑东西两侧座落着烈士骨灰堂,建筑设计为半圆型穹顶、弧形天棚,堂内中央悬挂着形式大方、造型简洁的吊灯,里面存放着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260余位革命烈士骨灰。纪念碑下方为洁白的花岗岩雕花环,象征着人民对英雄长长久久的敬仰。

“士字形”中最长的一横位于纪念碑下方广场东西两翼,两翼座落着四座纪念碑亭、一座烈士纪念塔。在“士字形”结构的最后一横中,东侧有9座烈士墓区,和第一布局中的骨灰堂一起安放着陆续迁入的兰州战役牺牲的918名烈士及各个时期的1292名烈士忠骨。

用足够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2014年起,我市在馆区中轴线西侧这一特殊位置上对1025平方米空馆重新陈列展示。半年后,这里的基本陈列综合运用陈列艺术、绘画艺术、置景艺术和当代科技有机结合,以强烈的空间意识,独有的符号特色,鲜明的艺术个性创造,打造了一个拥有大量展品、艺术品制作、场景复原达到一定水准的全新的兰州战役纪念馆。馆内陈展内容设置按照时间顺序加相关背景,用序厅、奏响西进序曲、实施千里追击、浴血南山之巅、聚歼青马主力、欢庆西北解放、结束语等七个部分组成。

记者看到,序厅的浮雕《突破》形象生动;馆内巨幅半景画油画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和烘托,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年兰州各个战场激越的战斗场面;采用4D打印手工制作的下沉式电子沙盘是纪念馆技术创新成果,显得真实震撼。值得一提的是,展馆还恢复了战时黄河铁桥的原有样式。铁桥战场当时是国民党部队的指挥所,也是整个兰州战役大战场的最后一站,敌军的溃败之军就是从铁桥上撤退的。

2014年夏天,兰州战役纪念馆正式开馆,一度得到社会各界的追捧,每年接访来客超过30多万。

“坚守这块精神高地,做好红色基因传承,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光辉岁月。”瓮志义说。为了更好地致力于传播红色历史文化,兰州战役纪念馆还专门成立了兰州市红色文化联盟,建立了专门的志愿者服务站,希望通过贴心的讲解和服务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针对广大青少年,场馆还想了不少办法,利用场景还原、专门制定针对青少年的讲解词,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增加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另外,场馆还送主题、送展出、送讲座进入学校,效果极好,得到老师和家长同学的一致好评。如今,场馆已成为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的“第二课堂”,在兰州市红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发挥了阵地作用。目前,纪念馆采取博物馆的模式,每周开馆六天,即周二至周日开馆,周一闭馆休息;每日开馆时间为9时到16时,全年除春节外,所有节假日不休息。

去年,纪念馆获得中央宣传部复评,正式颁发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如今,走在展馆通过高科技复原展示的战役现场,和现实中的沈家岭战役遗址相比较,要生动百倍,透过遗址的苍凉,诉说着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