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实行“三扶三治”助力精神脱贫

——商南县马蹄店村精神文化扶贫工作侧记

2019-07-12 10:22:39

8102062222bc54da052b70ba55ba5e22_img_212_821_342_257

包扶干部入户宣讲扶贫政策


   本报通讯员 孙传卿 王恩波
  近年来,商南县纪委监委在对青山镇马蹄店村的帮扶工作中,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的工作理念,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制相结合,治心、治愚、治本,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如果没有他们的主动攻坚,脱贫攻坚战必将是一场徒劳。在推进精准脱贫攻坚过程中,商南县纪委监委坚持把扶志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贯彻始终。
  宣传引导提认识。通过悬挂、张贴、喷涂宣传标语和制作广告牌等形式,广泛开展以“扶志”为主题的攻坚宣传,营造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通过上门送政策、大会讲政策、墙上明政策等措施,持续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主发展。
  先进引领促赶超。积极培树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头雁作用。脱贫攻坚以来,在贫困户中先后涌现出了香菇种植大户刘东海、散养鸡大户赵玉华、七旬老人靠养猪养鸡养鹅勤劳致富的陈明国等一批脱贫标兵,县、镇、村三个层面累计评选脱贫标兵、致富能手18人,向商南县推送脱贫先进事迹1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4场次。针对该县脱贫攻坚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包扶干部每月入户宣讲1例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讲好身边故事,在贫困户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奖励激励助创业。充分运用“爱心超市”积分兑奖机制,对评选出的各类先进典型,给予一定物质奖励。2016年以来,累计表彰贫困群众80余人次,兑换“爱心超市”商品300余件,价值近万元,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
  谈心勉励增斗志。实行贫困户内生动力研判制度,每年对贫困户进行一次分析研判,按照“好、较好、不足”三个类别建立贫困户内生动力台账,并在全村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对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户,由包扶干部和“四支队伍”相关责任人进行谈心谈话,激发贫困户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2018年,驻村工作队对时天朝、王林、王国礼等6户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户进行公示公开,并进行谈心谈话,在此机制的激励下,这6户贫困户在脱贫产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时天朝从打零工到现在坚持常年外出务工,妻子杨霞在家从无产业到有产业,从小到大,到现在已发展天麻400窝、核桃50棵、魔芋1亩、养猪2头,成为致富成效最明显的贫困户之一,并被评为全村2019年脱贫标兵户。
  扶贫必扶智,治穷必治愚
  贫困群众如果没有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即使一时脱贫也难以维持长久。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订单培训提技能。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技能情况、发展意愿、技术需求等信息,针对群众有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的传统习惯,积极联系协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以及市县农艺师、技术员等开展专题培训。先后开展了家政服务、中药材种植和肉兔、家禽养殖等技术培训8场次,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320余人次,转移就业80余人,发展中药材种植150余亩。2019年,在天地源魔芋产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为发展魔芋产业,提高群众的种植技能,商南县纪委邀请该县农技推广中心技师和合作社技术员为贫困户讲解魔芋种植技术,并深入产业基地现场讲授种植技巧,带动18户贫困户种植魔芋50亩。
  座谈交流拓思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贫困群众大会,学习脱贫攻坚有关政策,交流发展经验,分享致富心得。先后有6名脱贫标兵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致富经验和心得体会,给其他贫困群众以启发和教育。同时,还组织贫困群众到魔芋基地、艾草基地观摩,学习种植技巧,研讨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观摩交流,增长了见识,扩宽了思路。
  移风易俗转观念。将移风易俗、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充实到《村规民约》,印发移风易俗倡议书,倡导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发扬优良传统、反对不正之风。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广泛推荐身边好人,规范婚丧嫁娶活动,引导群众大力除旧风树新风。
   扶贫务必扶制,脱贫务必治本
  制度机制管长远、管根本。脱贫成效的巩固和村民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制度机制来维持和保障。
  建强组织固堡垒。实行支部联建,成立县纪委监委、县妇计中心和马蹄店村联合党支部,实行党建对口帮扶机制,由机关党支部协助村党支部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指导开展党务工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年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性锻炼。推行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规范管理提素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村民文明卫生“十要十不要”准则,并制作文化墙、印制宣传页,广泛宣传引导。逐户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落实每户门前环境卫生责任,对村级保洁员进行划片管理,定期打扫公共卫生,保持村容整洁。实行村民积分管理制度,并与爱心超市积分管理挂钩,激励群众作为。建立“红黑”两榜,先后评选了最美村医刘海清、道德模范余世兰等身边好人两批24人,将6户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户列入黑榜,发挥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作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文明创建换新颜。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1000余平方米,完善相关配套设施12台(套),新建标准化卫生室240平方米、图书室40平方米,修建大型文化墙3处400余平方米。落实“一约四会”制度,加强村民教育管理,广泛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美村民等各类先进典型120人次,评选推荐身边好人40余人,文明新村创建深入推进,群众精神风貌明显好转,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