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陕西延安甘泉县:片片雪花传遍“长征是宣言书”

2019-08-13 10:30:40

5ddb7fe8c83db9b317bb1089159f9356_img_377_1067_276_208

本报记者 周生来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935年11月6日,在陕北甘泉县象鼻子湾村的漫天大雪中,面对着300余名红军战士,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鼓舞全军士气。

8月12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延安甘泉县,听一听传遍世界的“长征是宣言书”。

追记陕北会师“雪地讲话”

象鼻子湾村位于陕西省甘泉县城南15公里,因地形似大象鼻子而得名。当年的象鼻子湾村只有20多人,村庄虽小,却见证了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一幕。甘泉县委党校的老师站在“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的纪念碑前说,中共中央召开军委直属纵队300人参加的会议,毛泽东就是在纪念碑后土台子上的一棵大树下发表了即兴演讲,这就是著名的“雪地讲话”。

今年83岁的象鼻子湾村村民贾生贵回忆,当时他的爷爷贾有旺在现场听了讲话,据爷爷讲,当时的红军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身体和精神都已是疲惫不堪,衣服也都破破烂烂的,在大雪中显得有些单薄。

据党史资料,1935年11月6日上午,红一方面军各部和红十五军团部分指战员从驻地向象鼻子湾村集结,村前旷地上站满了红军战士。当天,下起鹅毛大雪,战士们在风雪中等候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时刻的到来。

毛泽东走上大树下的土台子,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总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长征胜利结束了,敌人围追堵截的计划破产了!”“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它将载入史册。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还说道:“……我们要多做工作,要团结红25军,红26军和红27军,要做团结的模范,团结的核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

“雪地讲话”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战斗士气和热情。会师后,红军两大军团组建了红一方面军,为当时的陕北苏区团结了力量。此后红军将士同心协力打下直罗镇,彻底打破国民党对陕甘苏区的“围剿”。以此奠基,中国共产党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了西北,带领各族人民夺取更大胜利。

“围城打援”——劳山战役

陕西延安甘泉县劳山战役烈士陵园里,整齐地排列着红军墓,每座墓前都有一座雕刻有红色五角星的墓碑,墓碑上都没有名字。这些无名红军墓,述说着红十五军团成立后第一场“反围剿”战役的壮烈。

“1935年9月,东北军七个师分两路由洛川、鄜县(今富县)向陕甘根据地进犯。红十五军团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以少量部队佯攻甘泉县城,引诱延安守敌出援,红军主力在延安和甘泉之间的劳山一带设伏歼敌。甘泉守敌被红军围困后第三天,东北军110师从延安驰援甘泉,途经劳山进入红军预伏阵地时,红军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敌阵。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东北军110师师部和两个团被全歼……”在劳山战役烈士陵园里,工作人员讲述劳山战役的战斗场景。

劳山战役的胜利,不仅使远征千里的部队取得休整时机,战役中的大量缴获也使新组建的红十五军团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改善,服装给养得到了补充,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