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让新青海精神直抵心底——纪实电影短片《守护》拍摄纪实

2019-09-16 11:19:54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时至今日,回想起第四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比赛暨“我和政法70年”短视频作品征集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由省委宣传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拍摄制作的纪实电影短片《守护》,被评为“最佳微电影”奖时的情景,秋培扎西的内心依然激动不已。在他上台接受访谈时,他用质朴却是发自内心的语言表达了青海各族人民守护可可西里,建设国家公园省、传递大美青海情的共同声音。

《守护》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秋培扎西就是电影《可可西里》人物原型之一索南达杰的外甥,目前是可可西里卓乃湖保护站的站长。他的舅舅和父亲先后因保护藏羚羊而牺牲,他却因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继续选择了从事守护可可西里的这份工作。纪实电影短片《守护》通过记录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卓乃湖保护站巡山队员们的日常工作,以纪实电影的拍摄手法再现雪域警察有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竭诚护佑母亲河源头活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青海省在藏羚羊和可可西里生态保护方面所作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贡献。

这部10分钟的纪实电影短片于今年6月20日18:35在CCTV1新闻联播前播出。随后,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卫视、青海经济、青海都市三个频道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重播。紧接着,又在央视网、央视微博、央视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360影视、优酷、爱艺奇、腾讯视频、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网微信公众号、青海发布微博、“学习强国”平台等网络媒体全面播出,同时央视网、人民网、新浪、网易、澎湃、搜狐等主流网站纷纷转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5日,《守护》的网络播放量达到了近100万次,其中微博10万次,微信20万次,腾讯视频40万次,客户端10万次,获赞近5000个,留言近1000余条。

“非常非常感动,几度落泪。”“总有一群人为世界的美好做着温暖人心的事情!”“你们是藏羚羊的保护神,更是青海人心中的英雄。”“向可可西里的守护英雄们致敬!向摄制团队致敬!”“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小情感,向外界传递出青海人民把青海建设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决心、信心、恒心……”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网民们纷纷通过评论、跟帖、微博等互动方式点赞、留言、参与讨论,感动、溢美之词铺天盖地。

那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和力量让这部纪实电影短片直抵大家的心底?

生动诠释新青海精神的实质内涵

说到《守护》,就不得不提《中国相册》。

2018年9月8日,由省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央视网主办的《中国相册》“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联合行动”在我省正式宣告启动。《中国相册》在我省拍摄的主题之一,就是用微视频、微电影、纪实节目,展现可可西里保护区管护员秋培扎西的故事,《守护》的雏形在此诞生。

可可西里地处青海三江源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还是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素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是中国与东南亚的江河之源,是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它地处无人区,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危险随时可遇、意外时有发生。

此次拍摄邀请了电影《七十七天》导演赵汉唐和主演江一燕等主创团队,省委宣传部负责整个拍摄任务的后勤保障工作。

从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此次拍摄工作经历时间长、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自然条件差、拍摄难度大,创下我省外宣创作多个“之最”。仅拍摄就历时3个多月,深入调研6次,策划拍摄方案30余套,初选拍摄对象10人,拍摄团队组成人员74人,先后动用各种车辆21台,在西宁、海西多点辗转近4000公里,拍摄4K高清视频近6000G、累计时长近208小时的素材,最终出品3个1分钟视频、1个10分钟微电影、1个50分钟纪实片。

进入可可西里是拍摄《守护》的重点难点,可是摄制组没有退缩,大家准备了野外生存装备、配备了牵引车,如期向可可西里挺进,进行实景拍摄。“受强紫外线和高海拔影响,拍摄工作异常艰难,进展极其缓慢,好几名拍摄人员因为高原反应被送回格尔木,可经过短暂休养后又义无反顾地返回现场投入工作。”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省委宣传部的田春元、杨永琦、孙浩作为随行的工作人员感慨万分。

有一次,因连续降雨,道路变得异常艰难,摄制组全体人员硬是扛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无人区徒步3个小时到达拍摄点。进入到可可西里腹地后,9辆工作用车先后陷入沼泽多达50次,清障“挖车”到凌晨成了家常便饭。一天,拍摄工作延续到了晚上11时,田春元、杨永琦和孙浩发现油料不够,就驱车前往90公里外购油,等回到驻地时已是第二天凌晨5点。

还有一次,因降大雨,给养无法按时送达,为优先确保拍摄人员用餐,他们三个一整天每人只吃了一个馒头。到了可可西里,每个普通人身上都有可以用精神激发出来的巨大潜力,这种吃苦奉献的精神,生动诠释了新青海精神的实质内涵。

守护是一种传承的力量

为了保护可可西里、保护三江源,一代又一代青海人付出了青春、血汗乃至生命。

因为“感觉没有人能够演绎出队员们真实的生活和情感”,导演赵汉唐选定秋培扎西为男主角,通过巡山队员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来呈现。

摄制组的摄影师说,在秋培扎西的身上,我真切感受到一种在极度艰苦条件下常年坚守的奉献精神,一种传承的力量。

从初始选题、到中期拍摄、再到后期制作,摄制组秉持突出青海特色、西部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原则,力求打造精品、呈现完美。按照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的要求,结合青海省情,以讲述青海故事、弘扬青海精神为立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青海省委宣传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确定了以拍摄可可西里保护区管护员的日常工作来展现青海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就。通过逼真的镜头效果、真实的情景再现,以小切口、小角度入手,细致刻画了一代代高原人用生命保卫可可西里的一个缩影,精彩呈现了青海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

拍摄期间,听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在上弘扬“可可西里坚守精神”主题党课的消息,主创团队立刻专程驱车前往参加,了解了可可西里管护员秋培扎西的先进事迹。为了镜头呈现逼真效果,追求情景真实再现,摄制组前往楚玛尔河实景拍摄,“演员”和摄制人员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取景长达5个小时。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才体现了该片的鲜明主题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正如一位主创人员所说,高寒、缺氧、陷车等问题可能仅仅是我们短暂的经历,但对于巡山队员们来说,却是时时刻刻都要面临的困境,他们用身体甚至是生命去保护可可西里这片土地。我们也必须要有吃苦奉献精神才能拍好作品。

2017年波兰当地时间7月7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各成员国代表经过审议,一致同意将青海省可可西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以“建设国家公园省传递大美青海情”为主题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专场新闻发布会,青海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答卷!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平凡日子的守护,才有了可可西里今天的生态保护成果,才会让全世界共享“地球第三极”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指日可待!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