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乔刚 通讯员 贺军栋
2月16日,蒲城县紫荆街道双酒村“党支部+”草莓产业园内,座座温室大棚有序排列,棚里一株株草莓生机盎然,叶如碧玉翠,果似宝石红。

从开始的3棚发展为后来的6棚直到如今的18棚,33岁的草莓产业园负责人冯强种植草莓已有8年时间。由当初的门外汉华丽转身为草莓行家,他历经坎坷,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紫荆街道和村上的支持下,现在草莓产业园年产值达100多万元,带动了全村36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和入园务工增加收入,贫困户陈莲花、冯建国等人得以脱贫致富。疫情面前,如何应对?冯强回答:“防疫生产两手抓,多渠道上门促销,最根本的是保证草莓品质。”生产方面,草莓产业园内吸纳了双酒村7名群众务工。出入产业园要求每人都戴有口罩,坚持测量体温,用酒精进行消毒,工作保持一定间隔距离。务工群众原来每天工作8小时,现在改为每天5小时,为的是避免身体疲惫引起免疫力下降。体验式采摘曾经是草莓产业园的一种销售方式,但疫情期间,冯强已对上门体验采摘者婉言谢绝。过去草莓通过网络快递销售到西安等地甚至外省,但当今面对疫情,销售由“县外”转“域内”,冯强的妻子杨静每天负责为全县超市送货,为城内各小区居民提供上门送货服务。为了保证草莓品质,冯强从土壤、种苗、肥料、授粉等方面入手,打造有机果品园。他选择肥沃疏松中性土壤进行种植;借助苏陕协作良机, 精心选择“红颜”“白雪公主”等优质品种苗木;技术方面,听取江苏句容市农业农村局赴陕西蒲城支农工作组组长阮祥忠等专家建议进行管理,选用了农家肥和生物菌肥……他的草莓已获得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去年9月还在济南草莓文化旅游节全国精品草莓擂台赛中获得优秀奖。虽然疫情来临,因为种植的草莓甜爽口、色泽艳丽、香味宜人,依然受到市场的青睐。“每天不出县就销售一空”,冯强自豪地说,他已向市场监管部门为产品申请了“嘟嘟美眉”商标,并准备扩大产业规模,相信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