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在商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牢记嘱托继续新奋斗 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市直专场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林业系统以贫困户增收为目标,以生态护林员脱贫、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兑现、林业产业发展、林业技能培训、“五个一批”开放为重点,进一步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生态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全市生态脱贫工作位居全省前三名。
根据12月6日陕西省脱贫大数据平台显示,全市贫困户涉林收入达到2.11亿元,惠及贫困户10.85万户、38.39万人,户均增收1945元。严格按照程序精准选聘生态护林员11292人。截止目前,已兑现2020年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5163.7万元,使11292名生态护林员家庭,户均增收4572.9元。全市兑现贫困户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752.6万元,惠及贫困户7.49万户、26.48万人,户均增收367.5元。全市兑现贫困户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463.7万元,惠及贫困户2.94万户、10.44万人,户均增收1178元。林业产业带贫效果突出,全市以核桃、板栗、中药材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达到855万亩,产量达到105.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08亿元,林业产业覆盖全市98个镇办、90%以上的农户,带动贫困户12.87万户、40.57万人,户均增收1500元。全市依托行业资源优势,将全市“五个一批”即:一批森林公园、一批国有林场、一批花木园、一批林业管护站、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向贫困人口开放,全市共吸纳安置贫困人口445人,人均增收2万多元。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林业系统把加快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林业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紧紧扭住核桃、板栗、中药材三大产业,统筹抓好特色产业,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提质增效,努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产业已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强力“助推器”。截止2019年底,全市核桃总面积达341.9万亩, 核桃总产量达到15.8(年报数据由16.5修正为15.8)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目前全市板栗面积达269.3万亩,板栗年产量2.9万吨,年产量占陕西省60%以上。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发展到244.3万亩,中药材产量达到86.8万吨,产值44.3亿元,中医药产业总产值154.9亿元。全市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855万亩,年产量达到105.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0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林业产业覆盖全市98个镇办、90%以上的农户,共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2.87万户、40.57万人,带动贫困户户均收入增加1500多元。核桃产业已成为商洛覆盖面最大、最具优势和潜力的增收脱贫产业,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陕西省首位。商洛核桃先后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核桃之都”,被省林业厅授予“陕西核桃产业强市”称号。2017年12月,“商洛核桃”被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9部门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先后有4个核桃基地被评为国家示范基地,“商洛丹参”入选陕西“十大秦药”。
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商洛、培育绿色富民产业、助推群众脱贫增收”的总体目标,突出“两个结合”(即: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全面实行“双倾斜”;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确保退耕后持续稳定增收)。坚持做到工程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脱贫政策落实。坚持依托退耕还林培育长效富民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效益,巩固生态脱贫成效。(记者 叶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