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回眸“十三五”】延川医疗五年发展 群众看病不再难、不再贵

2020-12-24 16:15:00

张伟 刘康 记者 张宏科

五年来,延川县新建和改扩建永坪第二人民医院、文安驿晋延友好医院、延水关卫生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及153个村卫生室(包括63个贫困村),全面实现“一村一室一医”,并投资150万元购置15辆救护车配备到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104名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基层一线。

五年来,延川县累计进村入户服务群众259010余人次,一般诊疗83500余人次,村卫生室集中收治9120人次,其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其中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5%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乡为单位接种率达95%以上,重大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传染病报告及时审核率达100%,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率达100%。;全县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住院151601人次,基本医疗报销61525.54万元,大病保险报销5641.01万元,门诊大病报销2364人次,报销金额1306.15万元;门诊慢特病刷卡53411人次,报销金额1421.93万元;工伤保险报销833人次,报销金额133.16万元;生育保险报销721人次,报销金额496.83万元;城乡居民全口义齿报销1010人次,报销金额59.94万元......

数字看出大变化!回眸“十三五”,延川县无论医疗条件还是医疗保障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百姓们从以前“怕看病”到如今“看好病”,从以前“越病越穷 越穷越病”到如今“看病有保障 越活越健康”;回眸“十三五”,延川县正在通过公平可及、系统完善的医疗健康服务托起百姓“健康梦”。

高世忠:医院就在家跟前

“去我们村卫生室几步路就到了,看病特别方便。”延川县永坪镇黄家圪塔村村民高世忠一边指着去往村卫生室的方向,一边告诉记者,村卫生室刚建起那会儿,他刚好有一天胃疼,就抱着试试的想法头一次去村卫生室看病,“吃了冯大夫开的药,当时就缓解了,后来又按时吃了三天,胃就完全好了。”

别看眼前的高世忠说得轻松,可要是搁在三年前,那生个病可真不是开玩笑,假若生个小病只能自己硬抗,稍微大一点的病那可就得去镇上或县里,来回路程不说,一家人都得跟着遭罪。“以前像患个头疼、感冒的,只能用咱农村的土办法,时间长了,小病拖成大病,动不动就要往城里跑,看起病来像搬家一样。”高世忠感慨道。现在村子里有了卫生室,一般的病能做检查,遇上疑难杂症,还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三甲医院的专家教授视频连线,实现对患者的诊治,从而减轻患者就医的负担和不必要的花销。

延川县永坪镇黄家圪塔村卫生室自2017年建成后,卫生室的设备不断更新,不仅各种感冒、消化类医药用品日趋齐全,还配备了数字化血压计、康复器材和简易病床等医疗器械,方便村民就医。来到村卫生室,只见村医冯贝蓉用熟练的手法帮高世忠测量血压,并叮嘱他要经常锻炼身体,忌吃辛辣、油腻食物。“高世忠年龄比较大,是我们村的重点照看对象,我们为全村建立了健康档案,针对村里的慢性病患者,还会定期为他们进行健康检查,了解病情,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对他们进行用药指导。”冯贝蓉说道。

现在,延川县为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了现代化医疗设备,同时还打造“流动医院”救护车,切实帮助解决群众不同的就医需求。而在今年,针对新冠疫情防范措施,延川县进一步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新建总投资为2414.68万元延川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救治中心(科)项目,投资624.59万元建设延川县医疗废弃物转运站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353.77万元的延川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库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完成,将为延川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开展传染病防控和救治能力,规范医疗卫生安全,筑牢百姓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白候英:健康扶贫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吃饭、运动都好着了......”白候英正向妇保院的医生诉说着自己的身体状况,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二次接到电话来做检查了。“真是太感谢妇保院的医生了,要不是他们,我都不知道咋活了。”白候英激动得说到,原来在18年,听闻妇幼保健院给全县妇女做免费的“两癌”筛查,白候英也跟着亲戚好友一起来检查,可这一查,却让白候英感觉像是天塌了一样,“乳腺癌!”让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白候英是城里的低保户,家里8口人,上有年迈双亲,下有还未成家的孩子,全家人的收入都来自丈夫的打零工,一个月下来还不到三千块。白候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全家人也都陷入深深的哀愁。“一想到家里的情况,当时真的死的心都有,毕竟是癌,害怕的常常一晚上睡不着觉。”白候英感慨道。

检查出白候英这一状况后,延川县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赶紧联系到她,免费安排她去延安做了钼靶,当得知情况不太好时,妇保院又紧急联系了西安的专家团队,安排她去西安进行治疗。

目前,白候英的病通过手术治疗已无大碍,而她的手术费也通过大病保险报销,花费了很少。现在她每年都会接到电话、短信和微信群通知来做检查。“当时真的是想着看不起病,多亏了县上的好政策,医院给咱忙前跑后,安排治疗,终于把病给看好了,全靠妇保院的医生大夫,我才有了第二次生命。”白候英高兴得说道。

自健康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像白候英这样的低保户,县医保办严格执行“四免一提一降”倾斜政策,他们的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报销后,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控制在80%-85%。同时,为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贫困人口慢性病免费门诊和重特大疾病救助政策。自实施以来,贫困人口县内免费发放药品94536人次,救助金额2069.9万元,重特大疾病救助30人次,救助金额107.74万元。真正实现了让群众从“看得起病”变成“看得好病”。

谈到对白候英的救治,延川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梁军说道,“当时,我们检查出白候英的状况很不好,延安这边又做不了,所以我们紧急开辟了绿色通道,联系了上级专家,把她转移到省上,通过对她进行时有效的救治,让她这个病得到了痊愈。”

五年来,延川县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使孕产妇的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95%以上,孕产妇健康管理率达95%以上。妇幼保健院还积极开展还有对新生儿的免费筛查和对孕产妇的产前筛查这两项免费政策,以及对妇女的“两癌”筛查,其中,仅“两癌”筛查,从2016年以来已经筛查了3万多人,其中阳性病人有154人,全部都进行了及时的治疗。

柴常旺: “一站式”服务 医药报销更方便

在延川县人民医院的大厅,再也看不到往日上下楼奔波,拿着一大堆医药检验单等着盖章的人。“现在真是太方便了,在医药直接就能报销了,一站式服务确实好。”正在结算窗口等待报销的柴常旺说到,“比起以前,那可真是天上到地下,以前,你要报销个药费,得跑四五个部门,这个要批,那个要盖,来来回回不知道要跑多少趟,不知道有多少手续。”

柴常旺口中的“一站式”服务,是延川县通过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出的一项便民措施,参保群众通过“一站式”服务,在办理出院时通过一个窗口就能进行医保结算报销,非常便民。

“花了1万多,报了有6000多,手续办的很快。”柴常旺握着结算单说道。“我得的是急性肠胃炎,住了十多天,当时走得急身上没带多少钱,结果人家医院说先住院、后付费,非常人性化。出院了还能用医保卡买药,现在看病条件太好了。”

全民医保不仅方便了群众看病买药,也缓解了医患矛盾,规范了医院的运行,而且随着国家异地结算平台的完善和推广,患者可以实现省内和跨省的药费结算报销。

“病人所有结账、报销、民政救助,都能通过一个窗口解决。”延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贺永峰说到,“针对广大住院患者,我院还实行先诊治、后付费,方便患者得到了及时就诊,避免患者因资金问题延误了病情。”

十三五期间,延川县累计基本医保支付9971.46万元;大病保险支付1402.43万元;医疗救助支付1930.8万元;兜底补助120.02万元;补充医疗报销147.58万元。通过持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五年来,延川县圆满完成了健康脱贫工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实现了县、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服务模式,公立医院改革更加便民、疾病预防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医疗服务质量快速提升,‘流动医院’创新方法等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圆满完成了群众‘有医生看病、有地方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的基本医疗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延川县卫生系统党委书记、卫健局局长白志斌说。

从数说“十三五”,到诉说“十三五”,延川县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只为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