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盛夏的链博会,映照中国经济活力

2025-07-21 09:11: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智能汽车链展区拍摄的一款智慧低空出行飞行体。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小观众与英伟达展区的机器人握手互动。

陈晓根摄(人民图片)

人头攒动的会场,目不暇接的新产品,接连不断的首发首秀,真诚热情的交流合作……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内,首次在夏季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热”力更足、势头更劲。

一场展会,缘何拥有如此魅力?

一个“链”字,道出其中奥秘。正如观察者所言,有的国家还在试图“脱钩断链”,而这里已是“链”味正浓。

从“链”的视角观察,中国供应链彰显着全面、高效、韧性等独特优势;以“链”为基础,创新之花得以盛开,合作果实愈加丰硕。盛夏的链博会,映照着中国经济的满满活力。

“中国供应链是一个奇迹”

身着唐装、中文演讲,称“中国供应链是一个奇迹”——链博会开幕式上,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亮相迎来大量关注。

今年,英伟达首次参展,带来了与中国厂商合作的多款机器人,成为观众打卡的“明星”展台。在链博会期间的多场采访、演讲中,黄仁勋屡次夸赞中国供应链体系完备,强调中国市场非常重要。

虽然保护主义阴影笼罩全球贸易,“链接”仍是人心所向。本届链博会欧美参展商达到境外参展商总数的50%,其中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

连续3年参展,苹果公司传递出简洁有力的信息:苹果全球的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超过80%在中国生产。半年多前,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的那句话更让人印象深刻:“没有中国的合作伙伴们,苹果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英伟达、施耐德电气、欧莱雅、路易达孚、美敦力……今年,链博会迎来230多家首次参展的中外企业。从智能制造、田园餐桌到生物制药,一条条跨越国界的韧性链条在此交织,这是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企业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下的信任票。

正如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尹正所说,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产业基础与开放的营商环境,已成为稳定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工商界要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期待各国深化数智供应链协同”……《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北京倡议》,则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决心,是中国供应链向世界发出的热情邀请。

创新源源不断在这里实现

请人形机器人传递物品,用仿真手臂摘取眼镜,让AI站岗巡检……链博会上,浓浓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创新是供应链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本届首次设立的“链博首发站”活动专区,更能直观感受到创新的魅力——贝特瑞发布行业首款硅负极专用石墨材料、住友电工发布新一代水处理细分领域技术解决方案、新国标途能太阳能电动车全球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场景不断。这也让人不禁想问:创新为何总能在中国市场落地?

不妨从身边的一杯咖啡说起。

第三年参展,星巴克首次将即饮业务带到链博会上,展示茶咖茉莉拿铁、低糖星选馥芮白等即饮咖啡产品。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共有8大即饮系列,均为本地孵化和生产。

“新品迭出的成果背后,是星巴克即饮业务深深扎根中国,以贯穿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本地化运营支持起高效卓越的市场响应能力。”星巴克中国即饮方面表示。

创新,早已成为中外企业家谈及中国市场时最高频的词汇。中国市场庞大且需求多元,消费者对创新的拥抱、丰富的应用场景、完备的供应链和快速敏捷的响应能力,这些因素让一项项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在中国市场落地、迭代。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强国!”空客中国首席运营官柏舒曼说。

今年是空客与中国航空业合作40周年,其在中国天津建设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预计2026年初正式投产。柏舒曼说,中国是高端制造的沃土,空客正积极拥抱中国创新,推广中国的技术经验,推动产业进步。

中外企业“链”上共舞

“开展两小时已接待咨询团队20余批,来自美国、巴西的嘉宾对我们的设备很感兴趣,已有初步合作意向。”

“以往只能在资料里看到的企业就在身边,‘找链接’的好机会。”

“一举拿下400台远程醇氢电动重卡采购大单,不虚此行!”

5天会期,每一日,牵手合作的好消息频频传出。供应链上,朋友更多了、交往更密了、天地更广了。

一条罗非鱼,生动演绎着中外企业如何“链”上共舞。

链博会首日,百胜中国与来自广东的国联水产签署罗非鱼采购合作意向书。曾经主打出口的外贸优品将经由百胜中国的上万家门店服务中国消费者。

一纸约定,多方获益。借此,百胜中国将研发更多创新产品,进一步拓宽本土特色水产品应用场景;国联水产迎来规模化生产升级的机遇;上游养殖户则有机会进一步增收。正如许多企业所说:“供应链亦是共赢链。”

多年来,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科研、设计、制造能力迅猛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为参与者带来满满机遇。借由链博会的平台,合作呼声愈发响亮,行动的步伐越发坚定。

将视野稍微放大,今年以来,阿斯利康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巴斯夫宣布投资5亿元,扩建其上海工厂;瓦克化学在华特种有机硅扩建项目竣工……投资中国、扎根中国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坚定选择。

如果说链博会上有一种声音最动听,那是中外企业的呼声:只有手拉手,打造开放合作的“共赢链”,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