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毅)12月24日,陕西省政协召开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月度协商座谈会,分析陕西省基层宗教工作现状,协商讨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对下一步推进完善陕西省宗教工作管理体系建言献策。
张德科:建立宗教工作五级网络 配备宗教工作事务专职工作者
宝鸡市政协副主席张德科在调研中发现在,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建设在三级网络在村(社区)层面还不够密,还没有完全建立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还未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部分基层网格员政策法规掌握不够全面,有时分不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为此,张德科建议建立宗教工作市、县(区)、镇(街)、村(社区)、村组(居民小组)五级网络。市级层面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利用宗教工作网络加强对宗教工作形势导向预警分析和精准把握,科学判断宗教工作重点和方向。村(社区)网格员随时掌握负责宗教场所信教群众思想动态,确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到位。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以宗教形势、宗教法规政策为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逐步提高各级宗教干部和网格员工作能力水平。
“探索‘互联网+宗教’管理方式,发挥各个部门在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中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和本地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宗教事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办法,方便各级宗教执法部门和基层网格员具体操作。”张德科说。
冯卫国: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发展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法律委员会主任,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教授冯卫国认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陕西省宗教治理工作中还存在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在当前中央大力推动宗教领域整改问题的背景下,宗教治理相关工作有明显改进,但未形成长效机制等问题,为此,他建议:
在宗教工作治理中,改变简单化、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涉及宗教领域管理的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掌握法治思维的精髓,既要依法处理宗教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也要注意保护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在依法对宗教团体指导、管理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宗教团体、宗教协会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在有关群众中加强宗教政策法规与宗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促进群众正确看待宗教现象,明辨宗教与邪教、宗教活动中的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最大程度地压缩非法宗教活动的空间。”冯卫国建议,明确宗教工作中主体职责,指导基层联络员工作。同时完善网格化管理,构建信息支持平台。建议借鉴“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基层各类协管人员,建立起由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组成的网格队伍,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实现一员多用。
吴言生:完善宗教云信息,实现宗教云管理
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佛教研究所所长,国际佛教禅修学会执行会长吴言生表示,疫情期间,云平台在国内管控疫情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云会议、云学习、云旅游,层出不穷。云平台给防疫工作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也给宗教事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完善宗教云信息,搭建好云平台,可以进一步夯实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的各项工作。
吴言生建议,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完善三级宗教事务干部的云信息,包括负责人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其各自对应的工作清单、负面清单。建议在每个宗教场所公共区域如山门前、主殿前确立影像数据采集点,引入天眼识别系统,实现“五进”之外的第六进。
“在完善云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云平台,可以实现云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吴言生建议,将相关信息进行汇总互联,建立信息台帐,基层信息员将工作内容定期在网上汇总呈报,村镇县三级的宗教活动情况做到日清,使全省的宗教信息一目了然。在平台上建立多个子系统,通过不同层级的权限控制,可以即时性地监控状态、提供服务、处理问题。对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