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年发展,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工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20384.84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25301.79亿元,年均增长8.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为陕西省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保障和支撑作用。5月13日,记者从陕西省统计局获悉,“十三五”时期陕西省工业经济在内外承压的情况下,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陕西工业积极挖掘自身潜力,通过降低成本、完善管理、拓宽经营渠道等方式,确保工业经济效益运行质量。2020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435.3亿元,较2015年增长26.0%,年均增长7.1%;利润总额1942.3亿元,较2015年增长45.0%,年均增长9.2%。
支柱产业支撑有力,“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工业行业门类齐全,重点行业发展突出,逐步形成了“5+9”行业布局,对规上工业起到重要支撑。第一方阵五大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年均增长4.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年均增长1.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增长26.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6.0%。
工业发展亮点纷呈
产业格局充分显现
区域优势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陕西统筹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推动关中陕北陕南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确立了“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升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发展思路。2020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995.40亿元,较2015年增长17.1%;陕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179.54亿元,较2015年增长38.8%;陕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790.38亿元,较2015年增长44.0%。
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初期,受能源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陕西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年下降,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多项稳增长和促转型措施,资源转化率明显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同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制造业强省。“十三五”期间,陕西能源工业稳中有进,非能源工业发展势头良好,陕西省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高技术制造业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4%,高于规上工业年均增速1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速6.0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带动作用明显。逐年看,尽管高技术制造业随着重点企业生产情况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高增长趋势。2016年至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7.3%、13.9%、14.2%、11.1%和16.1%,均处于高位运行,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2、5.7、5.0、5.9和15.1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周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