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外面40℃这里25℃

西安防空洞成夏日纳凉好去处

2025-07-16 16:02:16 来源:西北在线

七月的西安,正午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烫,出行的路人“全副武装”抵挡着紫外线的“侵袭”,还有的人攥着纸巾不停擦拭额头的汗。气象部门连续发布高温预警,这座古城正经历着年度最热的“烧烤模式”。然而在地表之下,另一番清凉天地正悄然舒展——散布在城市各处的防空洞纳凉点,正以25℃左右的恒定温度,成为市民躲避热浪的“秘密基地”。

20250716153913557-3-3e41e.jpg_scale.jpg

天然“空调房” 清凉来袭

7月16日,下午两点,记者走近西安人防纳凉中心,沿着通道往里走,一股凉爽气息扑面而来,与洞外近40℃的高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全长400米,设两个出入口,洞内温度常年稳定在25℃左右。洁白的拱形天花板上,明亮的灯光有序排列,十余面人防知识展板整齐摆放在两侧,墙上还悬挂着皮影戏、剪纸、陕西非遗作品、风光照片,让空间更显温馨明亮。

“一进来就凉快多了,这里简直是天然的‘空调房’。”市民张大爷说。他几乎每天都来这儿纳凉,“早上在家吃完早饭,休息一会儿就过来,下午五六点再回家吃饭,在这儿看看报纸,一天就舒舒服服过去了。”

微信图片_20250716153035

西安人防纳凉中心可同时容纳400人,设施一应俱全。按提示操作即可连上信号满格的免费Wi-Fi,中心还为市民提供饮用水、电视、卫生间、象棋、书籍等,更贴心设置了儿童玩乐区,摆放着适合小朋友身高的彩色桌椅,让带孩子的家长能安心纳凉。

56岁的王奶奶正带着孙女写作业,她说家就住在附近,每天带孩子来这儿读会儿书、写写假期作业,“这里面挺舒服的”。

洞藏凉意 市民的“心头好”

“这里面25℃,比家里空调舒服多了”。当西安地表温度突破40℃,在安东街人防纳凉中心这里已聚集起纳凉的市民。这个全长1000米的地下空间,是西安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纳凉中心,可同时容纳1200人。

img2

沿着防滑楼梯下行,潮湿的凉意渐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放置在一侧的200余套桌椅,方便市民休息。多台除湿机时刻运作,保持洞内干燥舒适。这里还设有多处免费热水供应处,满足市民的饮水需求。电视、报纸杂志一应俱全,免费Wi-Fi覆盖整个纳凉中心,让市民在纳凉的同时,也能了解外界的信息。

img3

img4

洞内清凉舒适的环境与丰富的便利设施,赢得了市民的交口称赞,成为他们消夏的优先选择。刚放假的大学生李凡是第一次来,“刚吃完饭实在太热了,来这里避暑,环境挺好的,会推荐给朋友。”“最近常带孩子来这里,又凉快又舒服,孩子可以在儿童区玩耍,我也能放松一下。”市民李女士说。

img5

防空洞里的民生温度

今年新开放的西安市人民体育场人防纳凉点,为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该纳凉点由9308人防工程基础上改造建设而成,改造后的纳凉中心配备专人管理、专人服务,实现通水、通电、通WiFi信号,并配备充足饮用水、桌椅、书报、防暑药品等便民设施,还新增了乒乓球桌运动器材,让这里成为了“避暑健身房”。

img6

这些纳凉点的舒适体验,背后是一套成熟的保障体系。每年6月前,西安市都会对纳凉中心进行升级,实现 “五通八有”,即通水、通电、通手机信号、通高清电视、通无线网络;有纳凉须知、有温馨提示、有茶水、有桌椅、有书报、有防暑药品、有时事宣传内容、有公益活动的标准化设置,确保以齐全的设施、整洁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迎接广大市民群众。

img7

这些深埋地下的空间,早已超越了“避暑工具”的意义。从历史的见证者到民生的服务者,防空洞正在酷暑中书写着一份清凉的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周生来 候思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