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点燃了全国人民在和平发展年代,对万里长征那段特殊、难忘历史的追思和记忆。
而革命圣地,延安便是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丰碑。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依靠无畏的英雄气概、非凡的智慧,突破敌人重重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历时两年,纵横十余省,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
记得上小学、初中时,语文课本里就有许多篇关于长征的文章,如《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草地夜行》、《老山界》、《七根火柴》,那感人至深的内容情节,至今仍历历在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七律•长征》,就是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吴起,于是毛主席诗兴大发,一气呵成写成了《七律•长征》,至今更是熟背于心。
参加工作以后,我就在一直扎根在陕北延安吴起县,这里是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也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作为一名基层石油工人,我很庆幸伟大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就在我身边。每逢“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作业区党总支都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党员干部,来到胜利山下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开展爱党、爱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瞻仰红军雕像,缅怀革命先烈,在纪念碑下庄严宣誓,接受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工作休息之余,我也时常独自一人或与同事、朋友一起,爬到胜利山之巅,在一览众山小的同时,遥想当年毛主席在胜利山上的一棵杜梨树下,指挥“切尾巴战役”,广大红军将士同仇敌忾,彻底消灭国民党追兵的胜利场面,心中顿时激昂澎湃,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长征早已成为历史,然而历史不能忘却,无数红军将士用信念、意志、生命和鲜血铸成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更应该代代铭记,传承不息。那么,延安精神的精髓究竟是什么?我们用现代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评价,可以将其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诚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我们石油人用实际行动将延安精神传承、发扬,几代石油人用汗水、用青春、用身躯延伸了延安精神的精髓,形成了符合石油人特质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石油人走路的历程是一本教科书,是一本励志书,也是一本经验录,值得我们每个石油人永远解读,时时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工作的改进和个人的成长。
5月14日,“延安精神进石油”党史学习教育走进了我们石油人的身边,作为采油三厂高质量发展征途中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基层政工干事,又一次深入的学习延安精神,心灵深处有更大的触动和不同的感受,结合自身岗位和工作实际,我从延安精神中,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学到了许多有效的工作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人需要有点信仰、有点理想,干采油工作需要有点精神、有点追求,心里要明白我们长年累月坚守一线究竟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和信念,为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和担当。其二,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是我们采油企业干事创业的成功法宝。红军之所以能够胜利达到延安,综合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不动摇。其三,依靠广大员工,走群众路线,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是实现油田持续稳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红军长征突破敌人重重封锁,无数次化险为安,这与所到之处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是分不开的。
万里长征的胜利,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延安精神,永远根植在我们新一代石油人.
(张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