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永不消失的红色电波

——听王云和老人讲述凤凰台上过去的故事

2021-05-19 17:15:09

本报讯(记者 符备战 通讯员 刁丽艳 周睿迪)照相机、电报机、砚台、毛笔、手枪套……在凤凰台东侧殿里,大大小小排列着数十件珍贵照片和老物件,将凤凰台上曾经的中共中央西安情报处的一个秘密电台——第五密台所在地的红色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

mmexport1621413707242

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渭城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立足实际,致力于挖掘本地特色、本土品牌,发挥老战士、老党员、老同志的作用,厚植广大党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此,我们采访了80岁回乡探亲老干部王云和先生,邀他讲述凤凰台上的“红色记忆”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切身感受百年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

王云和老人出生于1941年,陕西咸阳马庄镇人,在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乌鲁木齐工作,直到2004年退休。多年来,他一直想念家乡咸阳,时常回来看望母亲和家人,退休后时间多了,来咸阳的机会更多,每次回来,他都会来凤凰台上转一转,找找儿时的回忆。

mmexport1621413712247

“1946年底到1949年6月,我父亲时任咸阳县民众教育馆馆长,所以我们一家人就住在凤凰台上。当时,胡宗南第一军法处占驻了凤凰台的大殿作为审判庭,东殿也住着军队,约有四五人,专职监视县城上空的过往飞机。每当有飞机轰鸣声时,就有专人手拿望远镜,观察飞机动向,并用简短的语言高声报告飞往咸阳县城上空飞机的数量、时间和方向。与此同时,室内发报机会不断发出滴滴答答的发报声。” 王云和说。

1947年8月至1948年4月,第五密台在这里开展地下工作。也就是这时凤凰台上空盘旋或低空飞行的战机轰鸣声,和从东殿内西侧的隔室里时常传出滴答的发报声令王云和印象深刻。

据咸阳文物志记载,第五密台拍发传送的近70份重要情报,及时向中央提供了大量胡宗南部队的重要军事情况,在配合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实行战略反攻,以及为收复延安和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诸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9年,中共中央在西安设立了西安情报处(以下简称西情处),由共产党员王超北任处长。根据周恩来副主席关于将秘密电台建在敌电台基础上的指示精神,西情处先后在西安建立了四个秘密电台,这些秘密电台在白色恐怖的极端恶劣环境中,先后向中共中央发电报2400多份,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1947年8月初,由于蒋介石令胡宗南部对陕甘宁边区大举进攻,西安情报处第四秘密电台遭到破坏,而此时陕北战况十分紧急,急需敌军情报,当务之急是迅速建立秘密电台,恢复工作。西情处处长王超北意识到,只有先利用地下党员、国民党咸阳十区专署电台台长雷光斗的电台。这个电台先设在城东门的城隍庙,后又搬到咸阳城北的凤凰台上,因为凤凰台是城区的制高点,站在台上可以俯视全城。

从此,国民党设在凤凰台上的这个电台就成为西情处第五密台并开始向中共中央发送情报,直至1948年4月,为了避免敌特注意,雷光斗停止了给中央发报的工作,西情处的第五密台就此中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