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千里奔赴使命,初心不变温暖民心。2018年5月31日,国网咸阳供电公司职工翟雷刚同志受公司委派,到米脂县印斗镇峁圪塔村驻村帮扶。2021年6月底光荣地完成了国网咸阳供电公司党委委派的扶贫任务。
2020年,翟雷刚同志荣获陕西省优秀驻村工作队员。2021年7月,米脂县印斗镇政府、峁圪塔村委会专门送来了感谢信,感谢国网咸阳供电公司和翟雷刚同志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峁圪塔村位于米脂县城以东25公里处的国家级吕梁山贫困片区的大山深处。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800亩,总人口206户552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21人,村民主要产业以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兼有部分养殖户。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翟雷刚同志时刻牢记责任和使命,将热爱根植在这片黄土地上,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去。三年来,他通过坚持走村路、遍访户、三排查、立清零、迎检查、去普查、保增收,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精准落实扶贫政策,积极推进产业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
党建引领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的党建工作非常薄弱,一年开不了几次党支部会议,更谈不上其他党建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翟雷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党建为引领,助力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带领群众自主生产、改善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和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多项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决策事务,及时研究讨论全村重大问题和有关事项。彻底改变了峁圪塔村党建工作作风,使党建工作在新时期切实发挥了峁圪塔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入户遍访 摸清村情民况
三年来,他坚持一季度遍访一次贫困户,非贫困户遍访全覆盖。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民况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与村民谈心、与村干部座谈会等形式和峁圪塔村“两委”班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村民打成一片,融入村民中,逐渐改变村民落后观念,树立脱贫致富思想,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的基础。
规范管理 实现产业兴旺
按照扶贫团要求,他一方面与其他队员共同做好陕西省电力公司下达的帮扶项目,在充分完成当年项目竣工验收的同时,持续做好既往项目“回头看”,扎实做好各项程序和手续完善工作。另一方面帮助村干部完善合作社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章立制,健全管控措施,不断完善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程序和财务制度。
三年来,在他和其他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共为峁圪塔村民销售杂粮120余万元,分红四次,引进资金204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2盏,硬化生活生产道路3条,近3公里。协调美丽乡村项目,帮助170户村民改善生活环境,补助金额90余万元。危房改造3户6人,移民搬迁1户3人,三年来减贫27户68人,2018年底整村脱贫,2019年底全部贫困户已经脱贫。
外出普查 落实帮扶职责
在做好本村驻村工作的同时,2020年7月19 日至8月11日,翟雷刚被确定为脱贫攻坚普查员,经过市县培训、演练之后,被外派到榆林横山参加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他分配的普查片区距离驻地往返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路程,虽然天气炎热,但他仍扎实认真细致地进行普查,并及时化解贫困户的疑问,帮助兄弟县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不忘初心 用心为民服务
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翟雷刚深刻地认识到这次驻村工作的意义,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峁圪塔村,他对接的贫困户是高克福和高巨贵。高克福家住在距通村公路300米处的半山上,当时79岁常年卧病在床,老伴75岁,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两人相依为命。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在3公里外的陈岔村购买。看到这情况,翟雷刚主动承担其为高克福家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任务,坚持每周为其购买一次生活用品,并为其修水管,维修用电线路。高巨贵当时已经81岁,常年住在外地的三儿子家中,翟雷刚坚持每月与其联系,了解其收入和生活状况,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驻村以来,他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与村干部一道坚持在村工作,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外出报备等日常管理制度。
扶贫路上,翟雷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做表率、挑重担、履职尽责,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将满腔热情奉献给了这一方他热爱的黄土地。本报记者 张晓亮 通讯员 李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