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中华保险39年:服务大局 久久为功 从田间地头到星辰大海的保险担当

2025-07-14 18:36:59 来源:中国经济传媒协会

20250714183948360-25-8ed4b.jpg

从1986年诞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保险公司,到如今覆盖“海陆空”的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中华保险始终以“服务国家、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险保障”为使命,紧扣国家部署,将主责主业融入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用保险力量筑牢民生底线,激活产业动能,切实服务大局,彰显国有金融企业的使命担当。

扎根乡土的“三农”守护者

20250714184152459-59-5e31c.jpg

中华保险长期深耕“三农”保险领域,作为农业保险的探索者和领先者,农险服务已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计划单列市)、280多个地市、1500多个县区,累计为超过3.9亿户次农户提供了4.7万亿元以上的农业风险保障,累计农险赔款超过千亿元,惠及农户超过8500万户次。全力守护粮食安全,积极推进三大主粮及大豆完全成本保险,2024年以来为粮食生产提供风险保障超1650亿元。服务藏粮于地,在河南、湖南、江苏等地开办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2024年以来承保超330万亩,在广东、河南、新疆等地开办高标准农田设施灾毁保险,2024年以来提供风险保障近30亿元。中华保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受到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连续5年致信感谢。 

在陕西延安,一场倒春寒让果农彻夜难眠。但中华保险的“智能防霜系统”已提前启动:当温度降至零下,智能烟炉自动点燃,最终将损失率压降60%。这套入选“国家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的系统,现已推广至6个县区。 

不只是对地上果树的主动灾害预防,中华保险探索出“天空地”一体化解决方案,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地面手持设备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通了农业保险承保与理赔的数据链条,极大地提升了农业保险业务的精准度与合规性,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实现了从“天”到“地”的全面覆盖与深度融合。 

养殖业方面,“保险云鱼塘”为广东18地市150余户养殖户免费配备水质监测仪、微型气象站、水下摄像头等设备,通过“5G+物联网”实时推送温度、溶解氧、pH值等数据,累计投入防灾防损资金超500万元,通过“保险+科技+服务”的模式助力水产业优化生产经营模式,夯实风险防御基础,实现从“靠天吃饭”向“科技养殖”的转型升级。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华保险以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为指引,将农业保险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构建起“保险+科技+信贷+风险减量”的立体服务体系。 

在“保险+信贷”创新中,中华保险与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联合推出“信贷直通车中华财险特别版”,通过推动农业保险数据和银行信贷模型融合,凭借农业保险数据增信,助力银行开发纯信用、无抵押贷款产品。广东河源某农业公司投保后获银行授信450万元,授信获得率达150%;湖南株洲某养殖企业申请50万元贷款,最终获300万元授信,切实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蓝绿共生的责任担当者

20250714184231480-51-cb5b3.jpg

中华保险紧扣“双碳”目标,以绿色金融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将绿色发展理念延伸至更广阔的生态领域,构建起覆盖“海洋碳汇-林业碳汇-清洁能源”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在海洋碳汇领域,中华财险辽宁盘锦中心支公司落地辽宁省首个“贝类碳汇价值养殖成本综合保险”,为1万亩海域提供1690万元风险保障,同步探索“碳排放配额+保险+银行融资”模式。 

在林业碳汇领域,中华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创新“林权 +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碳汇保险”模式,增加了对森林碳汇价值的保障,保障范围涵盖了林业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及林业有害生物导致的碳汇损失。 

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华人寿积极响应“双碳”战略,2024年出资1亿元精准投向清洁能源股权投资计划,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出资4亿元投资光电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出资4.5亿元持有黄河水东调基础设施债权,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中华财险浙江分公司参与承保多个分布式光伏项目、风电项目、水电项目的财产保险、工程险等,打造满足多样化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矩阵。 

此外,中华财险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在四川雅安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解决方案,落地林业碳汇保险、大熊猫养殖保险、古树名木保险、森林火灾保险、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等综合性产品和服务,共为120余只大熊猫提供60余次迁移护航服务,为534只大熊猫提供了特种养殖保险服务,风险保障超8亿元。在山东曲阜,为超1.1万株古树名木提供3.34亿元风险保障,实现绿色保险与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创新。截至 2024 年,中华财险绿色保险产品数量超1100个,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伙伴。

科技赋能的服务革新者

20250714184301706-29-cf8e6.jpg

中华保险以“数字中华”建设为核心,推动保险服务从“传统模式”向“数智化”跃迁。2024 年全面上线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采用云原生技术重构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实现调度自动化率 99.97%、理算自动化率 91.4%,系统峰值处理能力达每分钟 31.2 万次,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范式案例。 

在应用场景创新中,中华保险引入国产大模型 DeepSeek,在销售辅助、条款解读、核保作业、理赔风控、客服辅助、经营分析等多场景实现智能交互。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手段显著提升模型部署效率性,提高吞吐量。同时,构建“算法+数据+场景”三位一体技术体系,形成差异化优势。 

“保交联动”模式是对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服务的进一步升级。其由中华财险与公安交管部门12123系统直连,实现交通事故线上定责理赔一体化,该模式助力事故处置时长(从发生到赔款到账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单案件处理流程较传统模式缩短超50%。目前,中华财险已在全国30家分公司推广该服务模式。该平台已累计处理交通事故类案件22.5万件,占比报案量超18%,累计服务超45万人次。 

在农险领域,“智慧田园”农作物种植防灾减灾风险管理项目通过气象预警、农作物长势分析、农业四情检测、生产环境检测、市场数据分析等功能,为广东7个地市的8个农业品种提供数智化管理,覆盖农田超过5.5万亩,累计发送预警超过6000条,打造科技兴农的新范式。 

在无人机应用领域,借助北斗卫星技术精准采集房屋数据,并结合无人机巡检能力,对房屋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扫描,有效保障居民住房安全。该技术还应用于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中华财险目前已建成超7万个乡镇和村级“三农”服务网点,配置1800台“三农”服务车和近600架无人机,形成“县有机构、镇有网点、村有人员、硬件有支撑”的全方位服务网络。

银发经济的温暖护航者

20250714184354038-92-d0cfe.jpg

当得知成都市新津区的王大爷,因脑梗丧失基本生活能力时,中华保险的长护险团队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失能评估,使这个家庭每月获得照护补贴的同时,还为其老伴提供专业护理培训。 

从拮据照护到保险托底,王大爷一家的境况转变,是中华保险用心用情用力为失能家庭提供民生保障的缩影。 

截至2024年底,中华财险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已覆盖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个城市,其中国家级试点城市16个、地方自主试点城市12个,为2600多万人提供了近1.2万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服务失能人员超30万人次。

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中华保险积极推进适老化服务建设。

中华财险官网、中华保小程序推出“长辈模式”智能界面,可实现字体放大、内容简洁、重点突出、客户认证环节简洁、营销频次降低等服务效果;线下网点设置“爱心窗口”,配备老花镜、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并保留现金、纸质存折、存单、保单、业务凭证等传统服务方式,提高老年人办理业务便利性。同时,开发出“老来保百万医疗”“中老年人意外险”等产品,有效覆盖健康医疗、意外等老年人保障需求较大的领域。中华人寿针对银发群体持续开发多款保险产品,2024年为超5.2万人次60岁及以上老人送去保险保障服务;为近3万人次提供养老年金服务;提供养老保障超11亿元。为近15万人次客户提供理赔服务;赔付支出5.3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推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增强老年群体获得感与安全感,将金融服务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中华保险通过技术手段为老年客户特设置95585专线优先接入通道,截至2024年底,中华财险95585专线共受理老年客户来电17.83万件,同比增长42.2%;受理老年人案件14.86万件,同比增幅47.3%。

权益保护的风险管理者

20250714184422756-22-116ee.jpg

除了聚焦民生保障,中华保险亦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与风险治理视为重要责任。 

在湖南,中华财险长沙中心支公司通过将“3·15”消费者权益日与“三八”国际妇女节进行有机融合,打造“金融安全防护+女性心理关怀”服务模式,在金融知识宣讲之余,特邀心理咨询师开展“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专题沙龙活动。 

在四川,中华财险阿坝中心支公司深入当地州县红原牧场,通过藏汉双语向高原少数民族区居民讲解“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益”,介绍金融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并通过“以案说险”的形式剖析电信诈骗等陷阱。 

以上是中华保险创新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服务模式的生动体现。中华保险始终高度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彰显金融机构的社会价值与发展韧性。 

中华保险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贯穿全流程,系统构建涵盖售前、售中、售后全链条消费者权益保护闭环。创新“枫桥式消保”体系,设立“总经理接待日”“共享法庭服务站”,打造“枫桥经验调解室”,建立第三方纠纷化解专家库,设立投诉安抚基金,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行“投诉速调速赔”,确保消费者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2024 年中华保险第一批“枫桥经验”试点的10家机构中,7家机构实现100%化解纠纷、升级投诉“零发生”。截至目前,中华财险在全国32家分公司2000多家机构组织开展“总经理接待日”活动3700余场次,探索出保险业参与社会治理新路径。 

作为风险减量的践行者,中华保险2023年以来在防灾减损领域投入资金超4.3亿元,组建5.9万人次专业队伍,推送灾害预警信息超3600万条,排查企业风险3.2万余次,预估减灾减损金额超9.6亿元。 

从西北边陲到东海之滨,从雪域高原到江南水乡,中华保险服务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金融服务延伸至社区楼宇、田间地头,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深耕39年,中华保险久久为功,将国家战略所指、实体经济所需、民生福祉所系,作为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奋力书写“金融为民”的时代答卷。 

面向未来,中华保险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以加入中投系统为新的起点,积极融入中投生态圈,按照中投公司、东方公司战略部署,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中展现更大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坚实的保险力量。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