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喜林 通讯员范刚
近年来,千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探索设立县外党支部,跟踪管理流动党员,暖心服务外出群众。
起 因
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发展,促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越来越多,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的趋势愈演愈烈,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业山区县,千阳常年有含党员在内的大量人员学习、工作、生活在外地,只有庄稼收种两季和春节期间短暂返乡,对这些人员的管理服务,尤为迫切,但又短板明显。
流动频繁,管理鞭长莫及。当下不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谋生,就连城镇有思想、有抱负的“能人”也外出谋求更好、更大发展。党员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自然也是外出发展群体中的重要力量。他们跟着工程项目转,盯着就业岗位跑,在各个城市间不断切换,工作、生活的地点不停变换,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外出党员有效融入工作单位或当地党组织有一定难度,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又鞭长莫及,难于实现有效管理。
组织缺位,服务相对有限。多数外出务工党员,文化程度不高,或投身体力劳动,或从事家政服务,或做小本生意,普遍收入少,生活压力大,在遇到失业、欠薪、工伤等情形时,往往维权意识不强,委曲求全、息事宁人;在办理子女入学、住院医疗、小额信贷等事务时,常常又四处碰壁、无计可施。很多时候家乡党组织远水解不了近渴,能提供的有效帮助和服务相对有限。
形式单一,教育效果欠佳。远程网络教育是抓常抓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途径,往往通过“学习强国”平台自学或建立微信群推送学习链接等方式进行,日常“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对流动党员也仅停留在发送会议材料、活动照片、支部书记讲话等层面,实确管用的办法相对较少。单一的网络教育培训,对流动党员缺乏强制性,没有现场感、仪式感,实际教育效果难以保证。
做 法
深入调研定制度。县委组织部围绕设立县外党支部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成立3个专题调研组,利用一月时间深入全县7个镇、36个村组,走访党员群众,听取意见建议,召集人社、农业等5个部门座谈讨论具体措施。组建专班,起草制定《千阳县县外党支部管理办法》、《千阳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对县外党支部从组织设置、基本任务、支部建设、组织生活、领导保障等方面作出了硬性规定,对流动党员从关系转接、教育管理、权利保障、作用发挥、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制度层面为县外党支部的成立组建、正常运行及发挥职能,服务管理好流动党员提供了切合实际、规范可行的操作依据。
定期摸排盘底数。根据务工人员集中出行规律,由各镇党委负责、村组(社区)党组织落实,每年在正月十五前后和六月底夏收结束时点,分两次对全县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群众进行全面摸排,实行“一卡一表一库”档案管理制度,镇村(社区)负责填写流动党员基本信息登记卡、联系情况登记表,注明外出去向、离开时间、供职单位、具体工作、联系方式等信息,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县委组织部负责收集汇总,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全面适时掌握全县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目前掌握,有625名组织关系在千阳的党员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其中以从事建筑业和服务业者居多,新生代党员开始自主创业,涉及餐饮、商贸等行业。
前移关口建支部。为了“零距离”服务管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县上在千阳籍外出党员群众相对集中的上海、银川、西安成立3个县外劳务产业党支部,并依托支部成立3个劳务工作服务站,县上指定2个镇党委和1个部门党委作为上级“婆家”直接管辖3个县外支部,通过长期租赁或共驻共享方式落实支部阵地,严格政治标准,优选务工经商党员成功人士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服务站站长,每年给每个党支部落实党建工作经费1.2万元,劳务工作服务站业务经费1.2万元。加强经费监管,由各主管党委负责,原则上按照实报实销报账制予以兑付,做到了县外党支部有场地办事,有人管事、有钱干事。
突出服务重管理。县外产业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凝聚党员,教育引导外出群众,和衷共济、勤劳实干、吃苦创业,积极投身当地发展,努力创造幸福生活。切心为外出党员群众做好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权益维护、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务工作。每年县上组织主管党委及人社、医保、民政等职能部门深入县外党支部慰问务工党员群众,检查指导支部工作。每年要求产业党支部书记至少回乡述职1次,向县委组织部和主管党委汇报工作、探讨问题,确保县外党支部运行更顺畅、作用更彰显。
成 效
党员安心安家。上海、银川、西安3个县外党支部的建立,有效解决了上述三地和周边地区千阳籍外出党员,当地党组织不便接纳,家乡党组织不便管理,党员归属感缺失,心中空落、茫然等老大难问题。很多外出的党员手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纷纷到3个县外党支部和服务站报到,亮明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重塑党员形象,结束了多年的“浮萍”生活,在县外支部落脚扎根。党支部围绕“三会一课”,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锤炼党性、凝聚人心。今年“七一”前夕,上海劳务产业党支部组织党员到中共一大会址学习参观,成为当天一大会址的焦点,参观的游客纷纷为这群特殊党员点赞。银川劳务产业党支部书记吕守华恪尽职守、成绩突出,当选为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千阳西安商会党支部严格标准和程序,近两年发展党员4名,十多名在西安务工经商群众,向商会支部提交申请,要求入党。
群众增收致富。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劳务收入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在劳务产业党支部和劳务工作服务站的穿针引线、鼎力推动下,目前千阳有3.5万人长年在外务工、经商,每月、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收入寄回家乡,每时、每刻都有万千电话、短信、图片、视频等信息传回千阳,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和改变着千阳人的思想和生活。去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多数务工人员滞留家中,心急如焚,3个劳务产业党支部主动对接当地公司、工厂等用工单位,积极联系家乡人社、交通等职能部门,开通30多趟务工专车,“点对点”向上海、银川、西安等地精准输送务工人员1200余人,畅通了群众挣钱渠道,解决了工厂用工难题。
困难有效解决。县外党支部和服务站乡情所系、责任使然,全力护卫、服务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帮助他们伸张公理正义,维护合法权益,解决实际困难。上海劳务产业党支部书记赵志明,一次性将12名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千阳籍赴上海务工人员,安排到儿子的汽修城,一边工作,一边帮助各人寻找合适就业机会。银川劳务产业党支部使尽全力,多方协调,妥善处理千阳籍火锅店老板刘红彬所雇员工煤气中毒死亡事故。仅近三年,3个劳务产业党支部急群众所急,依法依规、据理力争,为千阳籍务工人员讨薪220余万元,处理各类大小事故20多起,讨要各种伤亡伤残赔偿金和补偿金300多万,提供就业信息3500多个,成为外出党员群众的“娘家”和“港湾”。
家乡获益发展。县外党支部和服务站始终秉持“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行千里不忘本”的工作信条,始终教育引导支持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群众以实际行动回馈乡梓,回乡创业,关心支持千阳发展。千阳籍上海务工人员王海燕潜心学习先进的机绣技术,回乡创办金梦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产品畅销国内外,带动就业上百人。千阳籍党员外出经商人员寇文杰,从事物流贸易多年,回乡后创办千顺祥奶畜专业合作社,年产鲜奶2600多吨,产值1100多万元。上海、银川、西安3个县外党支部常年通过各种平台推介宣传家乡,搭线架桥,促成千阳政府部门和企业与外地公司和客商对接洽谈,积极帮助千阳各界参加上海进博会、西安丝博会、银川中阿博览会等知名展会,广泛寻求合作商机,助力千阳高质量发展。
启 示
要把补短板强弱点始终作为工作重点。锦上添花固然好上加好,但短板弱点往往决定整体工作质量。一段时间一些流动党员淡化身份,混迹于群众,甚至违规违纪、与民争利。这些问题暴露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已然成为我们党建工作的最短板、最弱点。紧盯这一点,我们反复思考、反复研究,打出了一整套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组合拳”,目前支部作用日趋彰显,党员管理日趋规范,实际效果日趋显现,短板变成了亮点,弱点变成了强项,工作质量全面过硬。
要把接地气解难题始终作为工作方向。切近基层、切近群众、切近生活,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才会更好地得到党员群众的支持。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很多城乡富余劳动力奔赴城市大舞台,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跟上去,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及时帮助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群众纾困解难,做好保姆式切身服务,尽最大可能为他们大展拳脚、奋斗幸福生活创造条件。
要把重实际讲实效始终作为工作根本。对产业党支部的活动我们要求“形散神不散”,只要有利于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支部可以结合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不耽搁务工,不影响经商,不硬性规定时间地点,灵活形式、不拘一格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支部活动,持续教化外出党员“听党话、跟党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合格共产党员。
要把有章法能操作始终作为工作遵循。“无规矩不成方圆”,县上出台的《千阳县县外党支部管理办法》、《千阳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就是对加强县外党支部管理,做好流动党员教育定立的章法,对各项具体工作提供的操作指南。唯有这样县外党支部才能陆续成立、正常运行,流动党员才能有效管理、发挥作用,唯有这样这项工作才能长期有效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