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城市后花园 春来焕新颜——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渭南市临渭区

2023-03-17 15:46:00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1

渭南市临渭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武公十年置县,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军事家张仁愿和北宋名相寇准出生或生活在这里,有“三贤故里”之美誉。这里环境优美,宜居宜游。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城市、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区、省级文明城市、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3月14日,由渭南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城市后花园 春来焕新颜”媒体采风活动在临渭区启动。采访团先后参观采访了适老化小区改造,南塬城区防洪工程改造、南塬北坡生态治理修复、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桥南镇天留村等地,探寻临渭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及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饱览临渭色彩,感受临渭温度,憧憬临渭追求。

老旧小区改造 增强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每天都在小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锻炼好了,整个人都有精神了。”小区的一位阿姨说话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

在渭南市发改委家属院内,记者看到道路干净整洁,两边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小院车辆停放有序,楼梯间增加了软包扶手、楼层休息座椅。小区公共区域增加了休闲凉亭等适老化设施,一栋栋老居民楼焕发新颜。这一系列改造让老人们赞不绝口。“既安全又方便,适老化改造让我们的生活更舒心。”小区的老人们都高兴地说。

物业办副主任张进宏介绍说,渭南市发改委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包括修缮道路,水、电、管、网、消防设施、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改造外,还新增垃圾分类亭,改造小区活动中心、休闲广场,增加楼梯间软包扶手、楼层休息座椅,在小区公共区域增加休闲凉亭等适老化设施。特别是人行通道人脸识别系统,监控,高空抛物摄像头等一系列AI智能技术运用,让小区变得更加安全和便捷。通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小区环境品质,让广大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1

据悉,近年来,临渭区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不断加大改造力度。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符合改造条件的498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楼栋数1663栋,户数45393户,建筑面积562.99万平方以上。项目完成后,对于改善渭南城市面貌品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推进社区综合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引领 打造城市“绿色海绵体”

在南塬3号沟防洪工程提升改造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一座新修的拦水大坝耸立在沟壑之间,坝体两边茂密的护坡草为水库增添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景象。

1 (1)

临渭区副区长阮光民告诉记者,正在实施的南塬3号沟防洪工程提升改造项目,将彻底解决备受渭南市民关注的南塬泥水进入城区问题。 

据介绍,南塬3号沟位于主城区以南韩马陂塘上游,主要由小西沟、西沟和马冢沟三条支沟和主沟道组成。受地形地貌影响,遇强降雨时,极易产生高含泥沙洪水。为了解决泥水入城问题,临渭区实施了渭南市南塬城区段(3号沟)防洪工程提升改造项目。

1 (2)

项目按照“上拦下排、蓄浑排清”的思路,采取“沟头截水、沟内蓄水、沟底排水”的方式和“两拦一蓄一滞”的措施,分别对西沟、小西沟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对二号涵闸和韩马陂塘进行清淤和提升改造,新建马冢沟淤地坝,项目完成后累计总库容可达50万余方。初步形成与城区洪水的错峰排放,有效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彻底解决泥水进城问题。

1

绿树成荫、百花开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幅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走进南塬生态郊野公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心情也变得格外的舒畅。

南塬生态郊野公园是渭南市中心城区南塬北坡生态治理修复(一期)项目,是一座特殊的公园。它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还承担着生态修复的作用。

按照“三措施,两形成”的总体思路,通过削陡坡、留缓坡,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和洪峰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建旱溪、拦洪水,削减洪峰、截留雨水;乔、灌、藤、草结合恢复植被,抗刷固土,涵养水源三大生态措施。达到形成中心城区南部生态屏障,形成中心城区郊野公园。最终实现“远看城,近看景,林下能小憩”的建设目标。

截至目前,南塬北坡生态治理修复(一期)项目,已建设小型蓄水池和陂塘7处、旱溪2146米,蓄水量近3万立方米;形成75万平方米的休闲绿地。每年减少土壤流失1600立方米。

打造生态旅游名片 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桃花源景区,记者看到园区内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游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我是带着孩子报团来旅游的,在这里既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体验草编、花馍、剪纸等非遗产品,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游客李先生告诉记者。

1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景区内有大型四合院15座,古建房屋2600余间,各种亭台牌楼景观70余座,独具陕西特色的各式宏伟壮观的虎头墙150多个,有独脚亭、古城楼、戏楼、亭台楼阁、雕塑、仰韶文化展示、大庄严寺、民俗四合院、窑洞、民俗商业街等景点。依托零河自然水系打造的河道自然景观区,将山水风光与关中文化相结合,营造出百亩桃园环抱的湖光山水,池塘桥廊,尽情的诠释了桃花源的完美意境,让游客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一代诗王白居易曾在这里写下著名诗句“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美丽的天留村是桥南镇古村,因地势险峻躲避了黄巾起义、闯王起义等多次历朝的战乱,甚有他乡灾民迁徙于此避难,后留村定居。所以坊传此村有“天神佑护,留福与民”的说法。遂改“田刘村”为“天留村”。

天留村地处天留山森林公园腹地,方圆六公里,平均海780—1570米,原始森林覆盖率达到98%以上,百余种杂果花木珍奇树种,几十亩翠绿欲滴的修竹林,上百种名贵中药材遍布其中。有凤凰山、佛祖庙、梯子屋3个景区,40多个景点。园内山峦叠嶂,林木苍翠,奇峰如林,碧水溪流,经年不绝,迷人的自然景观,仿佛置身于仙境,使人流连忘返。

1

在临渭区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华和天留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丽花引领下,记者们参观了天留民俗木屋酒店。走在木质栈道上,远眺天留山景色极美的登山路,尽享天然氧吧的惬意,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仿佛看到春天里的小木屋正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向你招手,静静的等待你的到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天留村独特的富有临渭地方特色的休闲旅游正吸引着大批游客到此一游。 

近年来,天留村党支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生态绿色经济,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天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依托3A级渭南航天生态园景区建成了天留车轱辘泉水厂、天留小院、木屋酒店、天留村民宿酒店、薰衣草庄园,成立了果业协会、餐饮协会,以生态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天留村先后被评为“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三变改革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1 (1)

通过一天的参观采访,让采访团成员直观地了解到临渭南塬美好的生态环境,切身感受到城市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人民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大家一致认为,临渭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乔刚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