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生来)3月27日,记者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陕西已连续6年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核查疑似问题点位2770个,已整改完成2748个,整改完成率99.2%。陕西省自然保护地监督和生态监管能力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以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态保护红线等区域为重点,强化措施、夯实责任,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工作。
扎实推进秦岭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紧盯饮用水水源地、尾矿库、危险废物等重点领域,全力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安全,2022年承担的各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圆满完成。
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的条件和流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自然保护区问题台账,定期调度整改进展,实行动态管理。
同时,完成2015-2020年陕西省生态环境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及生态问题清单和保护修复监管建议清单,搭建秦岭生态状况综合监管系统,不断推进生态监管工作信息化,推进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在全省初步布设572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并完成样地核实工作。
下一步,该厅将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强化秦岭生态保护监管,积极推动秦岭区域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开展陕西省“绿盾2023”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强化自然保护地内遥感监测发现的破坏生态环境疑似问题核查、整治,紧盯中省生态环保督察等涉及自然保护地以及生态恢复治理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问题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