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贺孝辉 通讯员马兰)近日,宁陕县寨沟村凤凰咀的板栗林又绿了起来。板栗树下人头攒动,只见村民们从土里小心翼翼地挖出许多“黑疙瘩”,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原来,时下正是猪苓成熟的季节,借助连日来的好天气,村民们抢抓时节,忙碌着采收林下种植的猪苓。
“猪苓是菌类药材,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有利尿、治水肿等功效,其种植技术难度大,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林农称为‘地下黑金、地下银行’。它生长期间不和其他植物争肥争营养,但需要遮阴。板栗树遮阴效果好,树下湿度大,很适宜猪苓生长。在生长中又产生大量有机物,为板栗提供营养。种植了猪苓,又管理了板栗,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县是猪苓最佳适生区之一,这里还流传着‘一窝一头猪、十窝一头牛、百窝万元户、千窝小洋楼’的顺口溜。今年猪苓市场行情攀高,收获的3000余斤猪苓已经全部预售出去了,实现了树上长银,土里生金。”宁陕县中心苗圃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2016年,宁陕县中心苗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流转寨沟村凤凰咀5户村民近200亩林地,科学规模打造标准化板栗示范种植基地。2019年,在发展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宁陕县中心苗圃探索半野生猪苓种植技术和立体化种植模式,在板栗林适合猪苓生长的地块开展猪苓林下试种,林上种板栗,林间养蜜蜂,林下长猪苓。让昔日荒坡披绿,让村民从中受益。县中心苗圃积极探索适宜山区经济发展的途径,既要产业搞得好,又要村民能致富,通过流转林地、园区管理、劳务用工等方式,仅带动寨沟村村民就达20余户,人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