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中药材喜获丰收,群众晾晒中药材。 岷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人文始祖伏羲、医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等中医药奠基之作都与甘肃有着不解之缘。
甘肃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现有中药资源3626种,人工种植(养殖)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特有的“五朵金花”——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在全国的占有量和品质名列前茅。
……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让甘肃有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十足底气。近年来,甘肃省锚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抓手,将中医药产业作为绿色发展崛起的十大生态产业之一,深入实施中医药产业链链长制。经过不懈努力,全省中医药产业推进机制不断健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强劲发力、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凸显、招商引资工作有序开展,推动了中医药强省建设的稳步实施。
完善体制机制 健全服务体系
甘肃中医药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发展优势十分明显。如何将“优势”转化为“成果”,成为全省上下共同求索的目标。
欲成大事者,必先谋定而后动。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利好甘肃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文件——
2020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我省中医药事业驶入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轨道;
2021年3月,省人大颁布实施《甘肃省中医药条例》,标志着我省中医药全面发展进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2023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聚焦中医药强省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明确了8项工程的25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介绍,2020年,我省首次召开了全省中医药大会,对中医药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省里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我们还联合发改、教育、药监、医保等多个部门,不断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合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目前,甘肃中医药服务体系已形成“龙头带动、整体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农村,越来越多群众的就医需求得到满足。据统计,全省共有中医类医院169个,基本实现省、市、县中医类医疗机构全覆盖,40家中医类医院牵头组建了医疗联合体,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同时,100%的综合医院和70%以上的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甘肃中医药文化深厚,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有着强烈需求。对此,陇南市武都区桔柑镇竹园山村村医朱进义感触很深:“基层群众对中医药十分喜爱,大伙来看病,常选择针灸、拔罐、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解除病痛,即使去医院,也大多首选中医疗法。”
为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药广泛需求,我省连续多年投入专项经费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集中设置中医科室,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目前,全省建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1580个,实现了所有乡镇、社区全覆盖。
如今,甘肃中医药发展日臻完善,政策措施更加健全,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相对成熟的政策体系,有力推动了中医药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发展。
发挥独特优势 保障人民健康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内药师为患者抓取中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近年来,甘肃省卫生健康系统聚焦主责主业、做到守土尽责,注重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预防作用、在医疗救治中的独特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调理作用,让中医药成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中医药服务,是我省中医药人的共同使命。”刘伯荣介绍。全省围绕做优做强各类中医特色突出的专科专病,通过加强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中医康复中心以及特色优势中医药专科“三中心一专科”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均衡布局,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提质。
通过细致调研,我省已遴选出15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4个中医康复中心、2个中医治未病中心和75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进行建设。大批区域中医服务体系发挥出“排头兵”作用,不仅扩大优质中医资源辐射覆盖范围,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更推动普通急危重症、疑难病症和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在区域内得到解决。
2022年,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了《甘肃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省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六项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既体现我们的工作目标和思路,更为我省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刘伯荣说,目前,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实现全普及。此外,通过实施中医药康复能力提升工程,全省90%的三级中医类医院和87.7%的二级中医类医院设置了康复科,能够为群众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在抗击新冠疫情阻击战中,甘肃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程参与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值得一提的是,由我省中医药专家团队研制的“甘肃方剂”一次次成为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力量。
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雷作汉,是我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他清楚地记得,武汉市多家方舱医院内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医疗法,且效果明显。
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甘肃中医药“战疫”经验不仅助力国内多个省份抗击疫情,更先后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捐赠大量“甘肃方剂”,助力全球抗疫,传播陇上中医药美名。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甘肃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和辨证论治优势,深度介入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救治、康复全过程,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新阶段中的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