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罗静)一垄垄李子树挺直腰杆,翠绿的叶子伸长脖子,在坡顶随风摇曳,城固三合镇木瓜村的霸王寨李子园内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2月中旬,城固三合镇木瓜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一行12人到镇巴甜李子基地进行考察、调研,回村后经过村“两委”研究、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决议,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整合村内300余亩闲置荒地,引进种植四川优质水果甜李子,种植第一批次甜李子树,约800棵占地113亩。
李子树旁,几位村民有说有笑,一边挥锄打窝子,一边点豆施肥,随后将窝子压紧压实,起垄的大豆与成片的李子树在同一地块套种共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李子树不挑地方,种在黄土的坡梁上,到时候结出来果实肯定又大又甜,越干越有劲头,而且在这里干活一天有80元收入,还能照顾家人,又方便,感觉蛮好的。现在不想也不用外出务工了。”脱贫户申福成一边松土一边施肥说,“春生、夏长、秋收,我们树上、树下都是钱。”
在县农技专家和镇农综站的培训套种技术和管护技巧指导下,村“两委”认识到李子树与大豆、玉米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豆、玉米不怕阴、耐旱,易于管理,在李子地头套种一季大豆、玉米是一种很好的生态立体种植模式,当地村民轮作时间从以前3个月增至7个月,人均务工收入将增收6000元。
“种植的李子树间隙大,不种点农作物既容易长草,又有点浪费土地资源,而且李子树挂果需要一年时间,其间人力、肥力、财力等各项投入比较大。采取在地头套种一季大豆、玉米以短养长,不但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甜李子树生长环境,促进树苗尽快生长,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实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目的。”
“明年挂果了,我们的收入会增加。”在基地里除草的木瓜村建档立卡户申天红说。今年他还专门买了一辆三轮车,在甜李子园打理、除草、施肥,除去油费,一天能挣100多元。
在这片土地上,木瓜村“两委”正一步一个脚印带着村民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让木瓜村霸王寨的甜李子套种大豆、玉米真正实现“1+1>2”的经济效益,争取利用三年时间把霸王寨打造成集观光旅游、徒步健身、瓜果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观光景点。在二组沟口至木瓜石段流转土地30余亩,集中连片种植流花菊、千日红等花草,持续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提升木瓜村知名度,助农增收,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近年来,三合镇为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严防耕地“非粮化”,积极推进抛荒耕地复种工作,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该镇借助科技手段,因地制宜发展,大力发展优质水果、蔬菜、果木等主导产业,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的问题,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三合镇深入推进“党建+”模式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在推动镇域“三农”经济发展新征程中奋楫扬帆、勇毅前行,引导广大群众用“菜篮子”变“钱袋子”,真正实现“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