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平市东城街道坚决落实兴平市委、市政府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聚焦聚力“崇法善治、德润人心”,做实做好“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载体,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打造“德善东城”的务实举措探索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

一、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谋划抓落实
一是强化高位推动,成立该东城街道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二是健全中枢链条,不折不扣落实“三包一联”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搭建一线平台,深入开展“双报到·为民行”活动,把党组织建在小区楼栋、业委会、“三无小区”等;创新成立东城街道“和事佬”办公室,组织吸纳辖区14名有威望的退职干部,专门坐班接待信访群众或组成专班下村到社区解决疑难问题,2022年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2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办、矛盾不上交”。同时,建好管好用好东城司法所,建成大阜、小阜法官试点诉源治理服务工作室,近年来东城无“到咸赴省进京”上访现象发生,东城司法所被评为省级新时代“六好司法所”,东城派出所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二、实现法融网格,科学设置运行畅
一方面,结合“双报到·为民行”活动开展,全域划定网格和区块,在全办范围内精心选任了525名联户长充实到村(社区)社会治理最前沿,让村(社区)有了上情下达、联系左右的志愿服务联络员。一方面,及时建成东城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拓宽信息化、数字化治理平台,以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为单位,设置基础网格183个;以园区、学校、医院等为单位,设置专属网格18个,按照“一长一员一团队”工作标准,统一充实人员和职能。目前,已配备网格长39名、专职网格员286名,“4+N”工作团队人员732支、1466人。同时,配套推出便民服务公众号,设置优化社情民意网上反映等八大服务模块,实现现代化管理与治理并行、科学化服务与政务结合,做到了“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三、突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效果好
一是以文化“教人”,专门组建3支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队,理论讲解小分队进机关进单位、庭院解说小分队到村组到社区、一线演说小分队上田块上街道;在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壁池”免费开放图书室,特别选购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全套书籍供辖区群众借阅适用。二是以德善“化人”,先后建成办村两级26个文明实践所(站、点)阵地,积极组织动员吸收辖区380名志愿者投身新时代志愿服务队,累计组织各类接地气、有活力的文明实践活动126场次;同时,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等群众自治组织道德引领作用,初步建立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三是以团体“聚人”,创新成立东城街道群众文化艺术团队联盟,并成立联盟党支部,统一授牌管理、统一印制着装、统一组织活动,移风易俗、春风化雨。同时,通过抓党建带团建做实共建,全方位配合群团组织开展业务,实现从群众“找上门”到服务“送到家”,切实在基层社会实践中让群众更满意、让治理更有效。
下一步,该东城街道将按照兴平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学习兄弟镇办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创新方式、激发活力、提升能力,注重在破解矛盾中找到新思路新模式,在解决问题中积累新办法新经验,切实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以“一域之治”推动“全域善治”。(记者刘宏良 通讯员丁伟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