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付宝林 通讯员曹林)今年以来,彭公镇按照“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县“初心长在、三联共治”基层社会现代化治理新模式,以“长通办”APP平台为依托,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施“三建三解”工作法,通过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零距离服务,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进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强网格党组织解民忧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将党员干部纳入网格,确保网格管理有方向、有力量、有动能。
让支部引领网格。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周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问题,制定措施,调度工作。
把党员融入网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机制,组织286名党员成立治安联防队、义务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文明劝导活动,及时发现、反映、处置各类隐患。
把组织嵌入网格。全镇17个村推选247名党员中心户长覆盖村组,推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四单联动工作法,做到了网格内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帮、服务零距离。
建强“一专四兼”网格员队伍解难题
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党员队伍、法治队伍、乡贤队伍、志愿者“四类人群”组成的村级网格队伍,让一“网”兜起村内大小事。
强化职能发挥,让网格员干起来。网格员日常工作按照“四必须、三及时”要求,即必须动态采集和实时更新网格内基础数据,必须随时宣传党政方针政策,必须每天进行安全巡查,必须每月走访一次重点户、每半年遍访一次网格内所有住户;要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办理简单事项,及时调解简单矛盾纠纷,及时督促上级部门超时办理的事项、复查核实群众诉求办理结果,构建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格局。
强化便民服务,让连心桥架起来。基础设施优越的槐庄村依托“数字乡村长武红”建设平台,为村委会配置健康智慧体检一体机,全天候、全员化免费体检,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健康指标异常的群众,党员志愿者通知其家属及时送医治理。并为无人照料老人配备“SOS”一键呼叫器,老人全程佩戴,紧急情况一按即可,党支部后台及时响应,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幸福养老、安全养老问题。其他各村依托便民大厅“一厅式办公”、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每天“坐堂接诊”“家门口调解”,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代办、帮办等服务,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强化考核管理,让效能高起来。对专职网格员实行“月考评、月通报、月兑现”积分制考核机制,根据巡查、走访、上报等九项工作进行积分,与网格员工作待遇挂钩,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解聘”的原则倒逼责任落实,确保网格内事务落到实处。

建强社会治理中心解纠纷
彭公镇以全县农村基层党建“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为契机,高标准打造了村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坚持“五治融合”,着力构建“服务群众、矛盾调解、综合治理”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
系统集成强治理。依托“长通办”APP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配备专职网格员22名,兼职网格员87名,下设党小组98个,由网格员全面排、群众随手报、支部随时接、调委会会程办,做到了全镇一个平台、全程一网通办、全时一键协同、全域一屏调度,确保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应急管理更及时、更科学,群众生活更放心、更幸福。截至目前,全镇5267户人房信息已全部录入,上报事件289条,网格员办结289条,实现了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数字赋能提效能。通过数字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指挥平台,各村路口安装了68个摄像头,实时监控村内重要地段,发现矛盾纠纷、违法现象、突发险情等问题,对网格员一键调度,网格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于简单问题随时处置,复杂问题上报网格长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提出处置措施,迅速进行整改。同时,利用“长通办”APP、微信公众号、村组群等渠道,向村民推送惠民政策、天气预警、招工信息等,实现“人治”向“智治”的转变。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使用“长通办”APP使用率,各村建立“长通办”积分商城,每月为积分群众兑换同等价值的生活物品,有力推动了基层社会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工作。
多岗合一添动力。选派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成立村级调委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将网格员、村辅警、法律明白人、志愿者等多岗合一,对房屋维修、地界纠纷、邻里矛盾等突出问题主动出击、积极化解。今年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起,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