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音乐、漫步、旅游 在西宁寻找自我与城市的连接

2023-08-30 12:33:3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8月29日电(鱼昊)“2018年到2023年,为了实现大学同学聚会的愿望,我们等了五年,终于在我的家乡青海西宁实现了。”8月27日,西宁市民沈畅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的话。

沈畅告诉记者,七八月是青海最美的季节,由她担任向导,将这次期待已久的聚会变成一次难忘的高原之旅。

刚刚过去的夏天,一条条定位在青海各地的微博、朋友圈,在传递青海美景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青海旅游的火热场景。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青海日均接待游客24.4万人次,一些景区接待人数创新高。各大旅游推荐榜单上,青海越来越多风景优美、文化厚重的旅行地被游客发现。记者观察到,除了传统的参观、打卡、研学,今年“音乐节+旅游”和“Citywalk”等新兴旅游活动,开辟了青海文旅发展的新赛道。

青海湖音乐节——西宁露天音乐季活动现场。新华网 卡娅梅朵 摄

赴一场音乐节,邂逅一座城

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音乐节,成为这个夏天移动的“爆款制造机”,音乐节开到哪里,年轻游客就会涌向哪里。“躁动”的音乐情绪与凉爽的“夏都西宁”碰撞在一起妙不可言。在音乐爱好者看来,没有什么烦恼是一场音乐节搞不定的。

8月12日,一场名为“青海湖音乐节——西宁露天音乐季”的活动在青海体育中心举办。音乐节现场人头攒动,霓虹闪烁,热闹非凡。除本地年轻人外,还有不少音乐爱好者从省外赶来一睹歌手和乐队的风采,在享受音乐狂欢的同时,也收获一段难忘的旅行时光。

“音乐节+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组合,不仅给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还为“文旅融合”打开了一扇新大门,创造了城市消费新业态。“就像有人为了看故宫去北京,我是为了看音乐节来青海,目的不一样而已。”来自湖南省岳阳市的游客朱雨洁说,观众跟着音乐节走,这在“乐迷圈”很常见。她告诉记者,这次来青海,一天用来参加音乐节,剩下几天全用来游玩,可以体验“音乐节+旅游”的双重狂欢。

如今,年轻的消费群体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更愿意通过参与、互动、体验,主动分享与创造,“为一场音乐节而赴一座城”,也成为这些年轻人的旅游新选择。同程旅游数据显示,6月至7月,“音乐节”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涨幅达到460%,音乐演出受众以年轻人为主,能够帮助目的地有效吸引年轻游客。演出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较强人流聚集效应,为当地文旅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文旅融合”趋势愈加明显,更多旅游与生活相结合的玩法兴起。近年来,青海不断探索“音乐节+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等模式,让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多元的文旅产品成为更多游客的选择。

“Citywalk”,在漫步中遇见城市

最近,“Citywalk”成为年轻人的“新风尚”。“Citywalk”指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步,这种旅游方式主打沉浸式、慢节奏,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全新旅游体验。那些承载着人文历史的街巷和古建筑,还有充满格调的咖啡厅、灯火璀璨的夜市都是城市漫步的目的地。漫步于街头巷尾,在走走停停中深入城市的肌理,感受城市的脉搏,建立人与城市之间的连接。

游客在商场购买咖啡。新华网 卡娅梅朵 摄

26日,西宁市民沈畅带着她的大学同学也进行了一场“Citywalk”。与“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完全不同,他们参观了青海省博物馆,品尝了步行街的特色小吃,大家边走边聊天,边看边拍照。

沈畅的同学孙殷飞说,毕业后他留在上海工作,上海年轻人更喜欢“Citywalk”,他们会参与设计一些有趣的“Citywalk”路线,更愿意和参与者一起边走边交流。“这种时下最流行的漫步方式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我认为除了在繁华的城市工作、学习、生活外,闲暇之余可以用慢节奏的‘Citywalk’多走走,去探索美丽的城市。”

在西宁市城西区一处室外露营地,市民享受休闲时光。新华网 卡娅梅朵 摄

事实上,无论是“音乐节+旅游”还是“Citywalk”,都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此之前,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达玉风马音乐节”,以草原音乐节为核心,推出了草原观光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而“Citywalk”更是在“夜跑”“城市露营”“夜市经济”等新兴潮流中应运而生。如今,“Citywalk”被定义为一种新的旅游概念和出游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年轻游客群体日渐增多,旅游业更加多元化,只有突出个性化与差异化,才有助于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借助新模式开发旅游资源,“文旅融合”才是流量“密码”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