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位于陇县南岸新城的陇县返乡创业基地·润苑项目建设工地上,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建筑施工人员正在搭架、砌墙,一派繁忙景象。
“最近项目建设中还有什么困难吗?这是我们印制的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指导手册,里面的审批流程和内容都很具体,不明白的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
“你们现在想太周到了,正是有你们的热心服务,我们的项目建设进展很顺利。”
项目工地上,陇县行政审批局局长李光棋和项目服务员李瑞军一边查看工程进度,一边征求着项目负责人曹小刚的意见和建议。
总投资1.5亿元的返乡创业基地·润苑项目,是陇县招商引资的一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主要以建设创业基地、回乡人员公寓楼、商业营销中心等,建成后主要为境内外陇县籍优秀人才提供创业就业。项目落户以来,陇县行政审批局项目服务员提前介入,及时送政策上门,面对面向项目施工负责人将必办事项申报流程、材料要件逐一讲解,并帮助企业整理相关资料。同时,协调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对需要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审批模式,一次性“打包办”,让企业省时省心又省力。
“像这样的并联‘打包办’审批模式,就是将施工许可、人防、抗震设防备案、消防设计审查等事项开展批量打包申请、批量打包审核、批量打包办理,变‘逐个办’为‘打包办’,实现‘批量拿证’。这样,不但可以精简各类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压缩办理时间。今年,全县并联‘打包办’事项共计45件,平均每个项目减少材料37件,压缩时间26个工作日。”陇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干部苏雪梅说。
“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陇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以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低”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把“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提前介入,主动靠前服务,变在家“迎客”为主动“会客”,通过“四办”审批模式+项目服务员+帮办代办的“效能叠加”,助力项目建设驶上“高速路”。
“今年年初,我们就对全县确定的188个重点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审批事项需求建立项目‘审批档案’,推行必办事项‘限时办’、特殊事项‘加急办’、容缺事项‘提速办’、并联事项‘打包办’‘四办’模式,项目服务员‘一对一’上门主动服务,解决企业困难,跑出了项目审批的‘加速度’。”陇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梁建国说。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加速项目建设的“孵化剂”“助推剂”。今年以来,陇县还积极在改善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推进落实举措上出实招、下硬功。针对许多企业、群众办事资料不全的实际,县行政审批局结合实际制定《陇县工程建设项目“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审批管理办法》,建立容缺事项清单,项目报建采取企业承诺补齐补正,审批部门辅助材料容缺受理,提前审查,确保补齐补正与审批发证“两同时”,提高审批效率。
“县上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要在过去不跑个十回八回就办不了。”9月25日,鑫旺·水韵澜湾项目负责人罗发虎来县审批局申请人防、施工许可审批事项,工作人员在审查资料时,发现缺少人防平转战预案,并且企业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也未提供,如果在企业补齐资料再来办就要国庆节后了,又得耽误工期。
为此,陇县审批局立即启动企业承诺、相同材料内部共享的容缺受理机制,现场指导企业网上申报,网上分发提醒牵头部门审查。通过企业承诺、容缺受理,同步审查,审批时间缩短4个工作日,于9月28日国庆节前最后一天企业同时拿到了人防、抗震,施工许可证,确保了企业如期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针对教育、医疗、交通、光伏等民生、新能源重点项目,开辟项目建设审批的“绿色通道”,积极推行特殊“加急办”,实行提前介入、帮办代办、全程跟踪、“5+2”不打烊等“六大”服务举措,真心服务企业群众。聚焦服务提质,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一业一证”改革、“跨省通办”“政银合作”和电子证照应用,强化政务服务“好差评”运用,今年来完成“一件事一次办”836件,办理行业综合许可证54个、电子证照703个,实现“一证准营”“全国通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好办事”的政务环境、“办好事”的服务标准和“能办事”的审批队伍,争做高质量项目建设的铺路石、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规范、便捷的服务”。陇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长李光棋说。
本报记者 杨东世 通讯员 梁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