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赵行成 闵政达)汉滨区北部的中原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春早、夏长、秋晚、冬短的特点,正是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30万亩的林地资源给这里提供了产业振兴的天然舞台。近年来,汉滨区中原镇依托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三百千万’产业振兴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形成了以核桃、魔芋、富硒粮油、蜜蜂、烟叶等为主的地方特色产业,不断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稳定增收提供坚强保障,开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开局。
核桃魔芋齐发展
几年前,该镇东沟口村民刘志财因为缺产业、缺技术,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因地制宜栽种核桃树,又在核桃树下种植魔芋,加入汉滨区申根种植合作社,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在种植基地务工,基地里的核桃收益也归他,而且靠学来的种植技术,种植10亩魔芋,收入一万多元,通过政策帮扶引导和自身努力,他家不仅脱贫致富,家里还盖起了小洋楼。2017年4月,汉滨区申根种植合作社在核桃树下种植魔芋,开始发展核桃魔芋共生,当年,种植魔芋800亩,亩产六百多公斤,产值240多万元。合作社种植核桃、魔芋的最终目的是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合作社负责人李申根说:“在核桃、魔芋的种植和采收时节,村民们可到基地务工,多的话每天50人左右,按每人每天100元、每年务工60天计算,人均可获得 六千多元收入。合作社还直接带动了171余户农户发展核桃魔芋种植,种植面积达四千多亩,可为村民带来600多万元收入。”目前,全镇共种植核桃21800亩、魔芋15600亩,特别是东沟口村米核桃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中原镇农综站站长赵行成说:“核桃魔芋共生模式,一方面有效利用了山地空间,另一方面带动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核桃、魔芋收购和生产企业有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魔芋收购和生产企业效益增长的循环受益链。”
黄金叶堪比红票子
走进中原镇中心社区,一眼望不到边的烟田在微风下摇摇欲坠,职业烟农王大军正带着十几名农工在采收、编杆、烘烤分级,忙而有序。今年中心社区在市、区烟叶公司的支持下建成烟叶千亩示范村,采用两头工厂化育苗烘烤,中间标准化生产的模式,推广烟叶种植1200亩,目前大部分已烘烤结束,正在有序销售。“我今年流转72亩土地,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虽然是第一次种烟,烘烤了25000斤烟叶,按照目前的销售价格毛收入能达到35万元,解决了周边弱势群体的就业,乡亲们纯收入12万元。”王大军说道。“中原镇是汉滨区发展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我们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实现亩产效益最大化”。汉滨区烟叶公司技术员张哲说道。
粮食种植更有味
“这里的稻田没有使用过化肥农药,米质好,安全无公害,口感特别鲜,这次要多买一点,发回去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体验一下原生态大米的味道。”在深圳生活多年的中原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吴远彪说道。该镇卫星村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是优质大米适生区,所产的大米晶莹剔透,清香味美,营养安全。安康财淼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惠生财介绍说:“全村目前种植优质水稻630亩,订单生产870亩,产量150万斤,销售收入120余万元,15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资金分红等方式增收致富。”“这里的大米产量高,味道好,还多亏园区里稻渔一体化种植和新技术运用,我们采用优质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堆肥和稻渔共生,效果特别好。”卫星村党支部书记张梓清说道。为了提高种粮积极性,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中原镇号召村民利用汉滨区稳粮扩豆增油的粮食安全三年行动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中心社区梅爱成就是其中的典型,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2021年返乡后看到农村大片田地荒芜,在镇政府帮扶下,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中心社区九组的120亩撂荒地治理好,2022年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09亩,还种植水稻120亩,产粮27万斤,收入15万元,在村上盖了小洋楼,现代化的家具汽车一应俱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大家都把他称之为“满仓”。“镇上的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宜机械化耕作,是汉滨最大的粮食种植基地,我们安康财淼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条件,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发展水稻种植3000亩,玉米、小麦1万亩,全力打造自己粮食的品牌和销售网络,建成名副其实的北山粮仓。”惠生财讲道。
多管齐下话振兴
“产业兴、百姓富”,中原镇党委政府“扭”住产业增收“牛鼻子”,通过项目奖扶、集体经济、人才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等形式,核桃、魔芋、畜牧、粮油等特色产业颇具规模,15600中原儿女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中原镇党委书记寇华讲道:“以‘三联共建’为抓手,大力发展万亩核桃、魔芋、中蜂养殖,实施千亩优质水稻、烤烟、劳务产业;培育百名乡土人才、百个家庭农场、百户庭院经济示范户的产业振兴‘三百千万’工程,实现六保六稳,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