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晓亮 通讯员 郭晓薇)就业创业是易地扶贫搬迁点增收的灵魂,是确保搬迁群众能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和安全感重中之重。为了落实好这项工作,太白县龙凤二期易地扶贫搬迁点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哪里,人社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目标,从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依托县内产业合作项目建立“就业扶贫车间”等方式,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多措并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工作。
当地干部充分利用微信、秦云就业、发放宣传单页、干部入户等方式大力宣传人社跨省一次性交通补助、脱贫劳动力一次性求职补贴、脱贫劳动力一次性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扶持政策,鼓励脱贫群众稳定就业。截至目前,龙凤二期有劳动力家庭102户242人,其中已就业215人。就业类型:灵活就业29人、农业就业32人、转移就业140人、自主创业14人。就业区域:省外就业52人,市外省内22人,县外市内18人,乡镇内50人,乡镇外县内73人,各项扶持政策均已落实到位。
该搬迁点积极组织开展转移就业“定制化培训”,对易地扶贫搬迁点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开展订单、定岗、定向的实用技术、技能、创业等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今年2月份举办了为期8天的龙凤二期农产品购销员技能培训,共有40名群众参加,太白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领导莅临会场指导培训,9月份,联合太白县妇联举办为期三天的妇女编织技能培训,全年共参加培训人员42人。
同时,积极搭建用工单位与搬迁户劳动力的供需平台,及时收集、整理、筛选出适合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的就业岗位,通过多种方式向脱贫劳动力进行宣传、推荐,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利用太白县境内乡村旅游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契机,引导易地扶贫搬迁点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给予安置就业;积极建设社区工厂和就业帮扶基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举办线下招聘会2期,今年5月份联合太白县人社局开展“就业大篷车、下乡送岗位”流动招聘会,参与群众6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0余人;10月份组织小区10余名群众赴鳌山滑雪场,参与“金秋招聘月”滑雪场用工专场招聘会,积极动员有意向的群众去滑雪场就业。同时利用小区微信群线上发布就业招聘信息12期,提供岗位用工信息1000余条,截至目前,龙凤二期易地搬迁点劳动力已实现就业215人。
为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群众收入持续、稳步增加,驻村工作队通过组织群众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培育了一批由务工转型为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不断激励搬迁群众走出思想的束缚,敢想、敢拼、敢干,带动更多的脱贫群众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目前龙凤二期小区共有自主创业群众14人,其中2号楼搬迁户李春苗起初在蘑菇棚打零工,一边务工一边学习蘑菇种植技术,在参加了县级平菇种植技能培训后,于2022年3月在咀头镇拐里村承包平菇大棚11座,年收入20万元,成为小区由务工成功转型为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李春苗先进事迹被太白县乡村振兴局报道为“新时代司号员”、被县妇联评为太白县巾帼创业标兵,和小区其他自主创业群众共三户,被龙凤二期党支部、工作队表彰为“创业之星”。
下一步,太白县龙凤二期易地扶贫搬迁点将继续落实集中安置点配套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确保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至少获得3个以上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有培训意愿的搬迁群众在1个月内获得培训信息,实现有劳动能力脱贫户1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同时,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帮扶、镇村融入等各项工作,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就业率,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就业 ”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