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横渠镇是北宋关学创始人张载故里。这里文化底蕴丰富,家风民风淳朴厚道。这里也活跃着很多张载文化的传人,马苏彬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受故土文化底蕴、张载关学思想熏陶,潜心思考研究,为张载文化传承奔波,做出了奉献。马苏彬先生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任陕西省关学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宝鸡市关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西安市西周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延安市社科联市外高端智库特聘专家、张载祠(横渠书院)特聘研究员等诸多社会职务。
著书传承关学文化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出版马苏彬著作《张横渠传》
台海出版社2020年出版马苏彬著作《厚道圣人》
马苏彬先生曾长期工作于广州,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也是一位作家、文化学者。他善于学习关学思想理论,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关学文化,酒文化,儒、道、释文化等方面笃诚学研,积淀厚重,颇有造诣,人文素养深厚,广泛参与各类文化研学活动,发表自己的研学见解,借鉴先贤和现代仁杰理论经验,先后应邀在广州、北京、深圳、西安、延安、宝鸡等多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及关学文化宗地张载祠(横渠书院)等多地以张载思想结合党建教育讲授关学文化数百余场次,并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或接受采访。出版的著作有《张横渠传》《厚道圣人》《酒人说酒》等。
书社汇聚文化力量
2022年9月,眉县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日于太白书社举行
2020年,张载千年诞辰之际,马苏彬先生毅然搁置经营的企业,在张载故里横渠镇古城村建起了家庭图书馆,创建享誉三秦的“太白书社”,以此辐射带动,弘扬推广张载关学及传统文化,为家乡“五老”和青少年读书学习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经过一年之久的筹备,他将自家老宅改建为图书馆,并命名为“太白书社”,全力弘扬推广张载关学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目标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读书尚德育人为宗旨,以讲授经典为纲要,以尊礼尊法为根本。开展读书学习、文化交流、经典朗诵、文艺创作等,逐步打造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张载立心立命关学思想的民间公益文化平台。三年来,“太白书社”共接待社会各阶层人士达万余人次(平均每年4000多人次)。
报告宣传光耀思想
因长期弘扬张载文化,马苏彬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项目”
2018年7月,受眉县政府的邀请,马苏彬从广州回到家乡,并在“第五期张载大讲堂”上授课,此次讲座引发了眉县及关中各地群众对张载思想和关学文化的极大关注和热爱。也促使他返乡定居,潜心研究,开展研学活动,近年来,“太白书社”共举办各种读书会20多场次、张载关学讲座80场次、张载关学文化交流研讨会30多场次、承办相关文化学术会议及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10多场次、举行孝老爱亲等慈善活动6场次、配合教育行政机构及各类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及其他文化活动10多场次。此外,几年来马苏彬先生应邀到学校、机关、企业、社团及旅游景点进行张载文化讲座达100多场次,受邀参与的外出文化活动达60多场次,为相关单位或组织机构撰写的文稿50多篇次,以实际行动弘扬张载思想、关学文化。
奉献赢得社会赞誉
2023年10月,受邀担任中央广播电视台“走进张载祠领略横渠遗风”张载文化宣讲人
“太白书社”公益开办至今,所有活动经费都是创始人马苏彬先生自筹,书社包括书籍购买在内及相关管理费用已达近一百万元人民币,且没有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捐赠,以全公益的方式向社会全面开放。多年来,马苏彬及其创办的“太白书社”在推进张载关学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形成了关中乃至陕西省强有力的文化品牌效应。在诸多阶层起到了“弘扬关学启迪社会”的文化价值效能。2022年,因长期弘扬推广张载思想和关学文化,马苏彬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2023年,马苏彬先生受邀担任中央广播电视台“光影中的传承——电影进校园”节目之“走进张载祠,领略横渠遗风”张载文化宣讲人,为张载文化走出陕西、走向全国做出了带动效应。
在新的历史时期,马苏彬先生所肩负弘扬推广张载关学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宏愿,正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并且越来越多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支持。
马苏彬先生常常讲到,弘扬关学,启迪社会,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担当。唯愿马苏彬先生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不负时代,不负年华。愿张载故里拥有更多马苏彬先生这样的文化传人,为关学思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不遗余力,默默奉献。(通讯员 吕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