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陇县残疾农民严志耀: 当上“领头羊” 多亏好政策

2023-12-12 11:14:43 来源:西北在线

12月11日,今年首场雪后第一天,天气显得格外冷。在位于陇县城关镇北关村窑岭子上的陇县祥润农人养殖场内,今年46岁的残疾农民严志耀心里热乎乎的:他一边精心饲喂着自己的“宝贝”奶山羊,一边筹划着为奶山羊“接生”的事。

20231212092617811-47-dbdaa.JPG_scale.jpg

“这是我创办的奶山羊养殖场,规模是千头养殖场,目前存栏430多只,我和媳妇两个人管理。妻子除了在老家东南镇菜园村饲养80多头奶牛外,还要抽空开车来给我帮忙。”严志耀给记者介绍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走进严志耀的养殖场,只见两排整齐的羊舍干净整洁,一只只奶山羊毛色光亮、体格健壮,这一切真的让人无法想象这是一名没有右手的残疾人所为。随行的陇县兽医工作站站长杨少华介绍说:“志耀虽然右手残疾,但他养殖的奶山羊发病率低,精细化饲养水平、泌乳羊产奶量、单产水平在全县奶山羊养殖场中位于前列。”

20231212092534188-18-40481.JPG_scale.jpg

说起右手残疾,严志耀至今都无法忘怀。“2009年11月的一天,我和妻子在给奶牛铡草时不慎失去整个右手,给本不富裕的家庭蒙上阴影。一个大男人,正是挣钱的年龄,却失去右手……”但在妻子和家人的鼓励下,很快他便振作了起来。“就算只有一只手,我也要自强自立干出一番事业来。”

于是,严志耀努力地改变自己,以前右手做的事开始用左手,过去用半天时间做的事用更多的时间去做,他坚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有结果。

“如果总想着自己是残疾人,那可能思想也会跟着‘残疾’。”勤奋上进的严志耀并不满足现状。“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政策,只要努力点,致富没问题。”说起养羊经历,严志耀感叹遇上好政策和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领头羊”经济,奋力建设百亿生态乳都,陇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大力发展奶山羊产业的决定,一系列扶持政策让严志耀眼前又是一亮。

说干就干!2019年,他在距家10里开外的北关村窑岭子租了14亩闲置荒地,开启了他的养羊之路。

“关键是县上扶持政策好,羊舍建设县上扶持我100万元,种植饲草每亩补贴380元,购买奶山羊、疫病防治、机械购置等等所有这些县上都有补贴,甚至连交奶都要每公斤给咱补贴2元钱。”说起养羊,严志耀很是激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县上各类政策扶持,严志耀的羊场由一个不起眼的小羊场发展成如今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辛勤的付出使他走上了致富的“羊”光大道。

20231212092430753-84-6bdf6.JPG_scale.jpg

“2021年刚开始因养殖技术掌握不到位,生下来的小羊羔不会护理,第一年死了十几只。于是我就边养羊边学技术,在网上学,买书籍自学,有时还会和邻村的养殖户互相学习交流,或者请技术员上门来为我的羊‘把脉问诊’,确保它们安然无恙。”严志耀说,去年冬季,奶山羊产羔期间,县上和镇上技术人员每天轮流来指导,陪他在羊圈里一呆就是10多天,为每一个奶山羊“接生”。

“志耀最大的优点就是爱学习,肯钻研,羊场能做到规范管理。刚开始羊场消毒通道不太符合规范要求,给指出后,他二话没说,及时进行了改造提升。”陇县城关镇兽医站站长李义龙说。

从最开始的建造羊圈、种植牧草,到现在每天加料添水、打扫羊圈、搅拌饲料这些活儿,如今严志耀都能一个人完成,而且干起来十分干脆利落,丝毫不输健全人。“咱比健全人少一个手,干啥事都不方便,但是我不服输,现在我感觉和以前没有啥两样!”永不服输的严志耀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卖羊羔、羊粪,加上交售鲜奶,今年仅养羊一项全家收入70多万元,严志耀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能手。

好政策让严志耀信心满满。他算了一笔账,今冬明春奶山羊产羔后,奶山羊会超过600只,按300只奶山羊产奶计算,最少每天可以交售鲜奶600多公斤,明年收入将突破100万元。

本报记者 杨东世 通讯员 梁会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