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冯诚 郭露)根据2023年7月13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命名第三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的通知》。近日,汉滨区江北街道成功入选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街道。
近年来,汉滨区江北街道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突出“党建引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品牌推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基层文化骨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开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让文化服务“兴起来”,2018年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面积约300平方米的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设艺术培训室、图书室、资源共享室、综合培训室、非遗展厅等10余个功能室,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建成了首个镇(街道)级24小时自助阅读吧1个,修建百姓大舞台7个;完善村(社区)级公共文化服务点16个,张岭社区、张沟桥社区已打造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村(社区);2020年建成了刘家沟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23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一个数字化文化直播间,设施齐全,功能完备。
持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培养。让文化队伍“强起来”,为确保文化工作有力有序进行,目前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工作人员4名,其中站长1名,专职文化管理人员3名,辖区内16个村(社区)配备16名专职文化干部。同时,重视基层文化骨干培养,每年组织文艺骨干、文艺社团参加剪纸、泥塑、舞蹈、书法等培训10余场。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参与、服务全民的理念,组建各类民间文艺社团34支,其中有3支已达到政府采购文化惠民演出服务标准,各文艺社团常年活跃在各个村(社区),使各村(社区)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特色,节日有庆典。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让文化活动“火起来”,街道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活动新形式、新内容,全力打造“政府部门搭平台、社会力量办文化、基层群众广参与”的文化供给新模式,打响了辖区“乡村文化理事会”“青少年假日文化月免费培训”“汉江南岸文化惠民常态演出”等文化服务品牌;加强与辖区企业、行业场所联系,自2021年起,与辖区西城坊民俗风情街、汉城国际商业街等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将社会资源与基层文化组织紧密联结起来,方便群众享受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依托传统节日及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发挥街道百姓大舞台作用,常态化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年平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30余场次,真正满足辖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下一步,江北街道将以此次创建全省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街道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挖掘文化底蕴,突出江北文化特色,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健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