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脐橙,好吃不贵”“这是前几天刚漏的新鲜红薯粉条,没有添加其他东西”“自己种的小青菜、白萝卜……”一场极具趣味性的价格“拉锯战”打破了寒冬清晨的寂静。随着太阳慢慢升高,暖暖的阳光透过高楼温柔地洒在七里峡集市上,一排排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个个悠然自得的身影、一声声不绝于耳的吆喝,让冷清的街道变得异常热闹。
在乡村,农民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短暂聚集并进行商品交易,就形成了“农村集市”,俗称“赶集”。每个地方“赶集”时间都不一样,有的是“一四七”,有的是“三六九”,还有的是“二五八”。
七里峡有着历史悠久的“赶集”传统,作为古老的集镇之一,当地政府在老街给商贩圈画出一块“固定”的交易地,方便当地村民和周围散户前来买卖,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集市经济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米粮镇一直保留着热闹的“赶集”习俗,不仅是为了方便群众生活,更是为了保留一份“人间烟火气”。
每到逢集日,天还未亮,米粮集镇周边的群众“蜂拥而至”,纷纷进入提前“设想”的摊位,有的商贩为了占据更好的地段,前一天晚上会开车“驻扎”在街道上。在商贩的阵阵叫喊声中,各式各样的水果蔬菜、生活用品、衣帽鞋袜等商品让顾客应接不暇,遇到热情似火的商贩免费试吃“招待”,有的顾客只能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
“每到‘二五八’逢集时间,我都会到这里摆摊,把家里种的瓜瓜菜菜卖给有需要的人,赚些零钱,贴补家用。”忙着整理菜摊的清泉村村民毛加云介绍道。
近年来,为进一步给商贩提供更好的买卖环境,米粮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积极争取资金,对七里峡集镇进行了雨污分流综合改造提升,对集镇摊位进行划行规市,统一把大型售卖车辆安排到宽敞偏家湾,为车辆和行人腾出更多“空间”,并安排3名专职保洁人员,确保集市的干净整洁,同时安排市监所和派出所等执法单位在逢集当日巡查,确保集市买卖过程中的秩序稳定。
据米粮镇党委书记黄承波介绍,米粮镇始终把集市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积极鼓励广大村民们将瓜果蔬菜、手工粉条、特色腊肉等农特产品带到集市上售卖,在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也为米粮镇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4年,米粮镇将结合七里峡集镇综合改造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在老街和新街科学规划摊位,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通讯员 江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