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社区矫正对象的信任,使他们放下“包袱”,重塑人生。近年来,山阳县城关司法所累计接收矫正对象283人,累计解除矫正对象245人,目前在册41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山阳县城关司法所始终坚持“用心、真心、热心、正心”把脉问诊,以法为药,以心为引,春风化雨,温暖并帮助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在管理的矫正对象中未发生一起脱管、漏管或重新违法犯罪问题。
用心矫正,做基层维稳的“压舱石”
用心矫正,从入矫宣告到日常监管,从系统档案到日常管理档案,从走访到谈心。山阳县城关司法所一直秉承“以心换心,用心感化”每一名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对象杨某因两家道路出行纠纷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缓刑期间,因道路出行问题未解决,常常在街道办、县级上访,司法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杨某,与社区干部走访入户了解调查情况,通过多次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最终将信访问题化解。
真心疏导,做矫正回归的“及时雨”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不同的刑罚方式,如果说监狱的重要特点是“治身”,那么社区矫正的突出特点是“治心”。而心理矫治又是社区矫正的必要手段,是社区矫正的治本之策,是达到矫正其心,提高改造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矫对象冯某,因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在监管期间是山阳县城关司法所上的“老大难”。冯某单亲,父亲疏于管理,冯某没有固定收入,也习惯了整天游手好闲的日子,山阳县城关司法所多次与冯某沟通。引导其就业,冯某置之不理。后又联系社区干部、亲属做心理疏导,才劝说冯某在瑞裕电子有限公司安置帮教基地就业,就业后冯某高兴地说:“现在有事干,有了收入,还能学到技能,感觉生活也有了追求。”
热心帮助,做多谋善断的“智多星”
“矫正一人、回归社区”是山阳县城关司法所一直践行的理念,在司法所监督管理的形形色色矫正对象中,工作上严格执行监督,在心理上走访关注谈心,在生活上帮扶引导。钟某因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缓刑前钟某一直在西安某小区经营一家小超市,收入可观。回来执行缓刑期间,钟某没有经济来源、情绪波动很大。为解决就业问题,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与钟某沟通,钟某有意向把西安某小区的超市转让出去,在山阳开家小超市。工作人员与钟某一起在几个新建小区打听租门面房,并多次到市场监管局协助办理营业执照,几经周折,钟某的小超市营业了,有了稳定的收入,钟某对生活重拾了信心。
正心而行,做矫正路途的“金钥匙”
山阳县城关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是数量多、矫正对象情况复杂、监管难度大。大部分矫正对象认识不到位,对于每天打卡、每月报到、教育学习、公益劳动、外出请假审批等都存在漠视和抵触心理,对此,根据相关要求,严格落实社区矫正执法程序,探索建立积分化奖惩体系,制作形成了《社区矫正对象分类季度考核表》。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每天打卡、日常报到、思想每季度公布一次考核结果汇报、教育学习、公益劳动、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对于积分达到普管标准的严管对象,按程序依法转为普管;对于积分不达标的普管对象按程序依法转为严管。因人施策,公开透明,有效强化了监督管理力度。积分化奖惩制的实施,显著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激发了社区矫正对象遵守监督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使社区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新的认知,实现了让社区矫正对象自我对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