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陕西27万考生奔赴考场,去迎接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大考。早晨7点50分,在西安中学考点,穿过熙熙攘攘的送考人群,考生们正有序排队,依次进入考场。
耕耘十二载,收获于仲夏。考场内,考生们奋笔疾书书写梦想。考场外,家长、老师、志愿者……各方力量的守护如约而至。考场内外,处处皆是奋斗的美好、亲情的陪伴、社会的温暖。
旗袍红衣 送考团“花式”加油
“大家往后退一退,给孩子们留出一条通道……”,上午7点30分,西安沣东新城第二初级中学考点外人头攒动,部分考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还有的同学拿着书在进行最后的复习,而交警和保安正一一疏导着聚集的人群。
考场外,一个个悬挂在木棍上的粽子成了热门打卡点。因为“粽”谐音“中”,每位同学都兴奋地排着队、用头顶粽子或用手拍打,希望“头顶高‘粽’”,为自己增添一份好运和信心。
“加油,我们会一直在外面等你!”进入考场前,不少家长和孩子在人群中相互拥抱打气,或用手机拍照记录,或身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在家长眼里,高考是孩子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陪伴或许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我们一家5号下午就在考场附近的酒店住下了。”尽管酒店距离考场不远,但是薛女士仍然选择在考场外等待考试结束,“孩子高考是我们全家最大的事情,在酒店待着心里也很不踏实,还不如在门口等着她,让孩子一出考场门就能看到。”
为了孩子考试,薛女士几乎不放过任何小事。由于担心孩子穿着不舒适而影响考试发挥,她提前两周就为孩子置办了两身透气又舒适的衣服。薛女士笑着表示,她特意给孩子买了黄色短袖,期望这次考试能够“成就辉煌、飞黄腾达”。
“希望孩子能正常发挥,会的答对,不会的蒙对。”“昨天晚上孩子失眠了,很担心会不会因为睡眠耽误考试”“娃作息时间不规律”……临近8点,考生们陆续走进校园,家长们仍然朝着孩子的背影张望,内心紧绷的弦丝毫没有松懈。尽管彼此互不相识,但在此刻,他们默契地倾诉着对孩子的担忧和祝福。
志愿服务 “一站式”的暖心陪考
“热辣滚烫”的青春,藏在每一个争分夺秒的课间、每一个挑灯苦读的夜晚,每一次的高考模拟试卷里。高考,宛如一朵花的绚丽绽放,除了亲友和老师的细心呵护外,全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帮助每一个考生绽放理想之花。
“孩子们想喝水的这边拿,需要帮助的可以来找我们。”早上6时30分,在西安中学考点外,经开城管执法局的16名工作者早早来到考点,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正在服务厅忙碌的西安市经开区城管执法局执法队员王毅说,高考期间,他们安排了8位工作人员,以便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些日常的医疗帮助和饮用水免费供应等基础保障工作,另外还有一组人负责维护学校周边的秩序,规范商户经营,确保学校周围环境安全、整洁、有序。
“你好,这里可以免费领取扇子。”“阿姨这里有免费的水喝,在这里坐会休息一下。”“祝孩子金榜题名。”……在沣东新城第二初级中学考点,由西咸集团组成的志愿者们一边搬运矿泉水,一边为考生准备湿巾,橡皮、铅笔等考试用品,为考生提供应急所需。
眼前的一幕幕,有温暖,有感动,有期盼。每年高考期间,西安市一些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会自发地组成志愿者队伍前来为考生们保驾护航。交警、消防、城管、志愿者等坚守在考点,组成了一道红色的靓丽风景线。
同样作为此次志愿者的大明宫建材家居三桥店的工作人员罗潇表示,作为企业,他们也要为莘莘学子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希望广大学子能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道路没有车辆鸣笛声、小区没有装修机器的轰鸣声,街道也不再如往日的喧嚣……西安各地开启了“静音模式”,这份“绿色出行”倡议书独属于高考的他们。
本报记者 候思宇 刘旸 王雨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