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王雨尧)6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深化‘三个年’活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劲松,咸阳市政府秘书长鱼剑锋,咸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小鹏,咸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俊英,围绕“牢记嘱托勇立潮头、真抓实干追赶超越、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咸阳力量”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1—5月,咸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居全省第一。
冷劲松介绍,去年以来,咸阳市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一方阵,2023年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获得优秀等次。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速7.9%,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始终坚实。
据悉,今年全国两会上,支持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写入了国家计划报告。咸阳市未来将聚焦省委、省政府“七个一体化”部署,强力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交通互联互通是一体化先导工程。去年9月21日,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通车咸阳市区,是全国第3条连通两个城市主城区的地铁。两地目前跨市公交线路达到37条。此外是加速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主城区居民基础养老保险与西安同标,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目前380项政务服务实现跨域通办。
咸阳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具有咸阳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以来创建省级高新区5个、省级经开区3个,省级开发区10个,今年将提前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先后培育16条重点产业链,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46户,去年布局的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面板+基板”双龙头引领的全产业链。
咸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突出“烟火气”、在保留传统业态、提升老字号同时引进创意餐饮、文化演艺、AI场景等新业态。打造“灵秀气”,依托渭河与咸阳湖,建城市中的公园与公园中的城市,渭河两侧建设7座公园。彰显“青春气”,本月初举办的大秦·音乐节,吸引3万乐迷齐聚咸阳。重点做好土特产文章,茯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咸阳3个县创建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
文旅产业方面。咸阳依托秦都、“天下第一渠”郑国渠、北部永寿县40万亩天然氧吧、汉武帝茂陵、冠军侯霍去病墓陵等,咸阳的研学旅游如火如荼。秦直道如今成为徒步探险热门线路。咸阳湖古渡廊桥打造“秦时明月·梦回咸阳”演艺场景。中国乡村旅游的超级IP袁家村,成为关中民俗文化的一站式体验地,最多一天游客超过20万,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
此外,咸阳全力优化生态环境。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1—5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38,同比改善13.2%。作为中国首个“地热城”,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今年计划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35万平方米,全市总计达到1310万平方米。咸阳目前完成76家砖瓦企业布局调整、41家橡胶和16家铸造企业分类整治,今年下半年,将着力推动重点化工企业搬迁,以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今天的咸阳,机遇叠加、未来可期。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勇立潮头的志向和气魄,全力以赴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更大贡献。”冷劲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