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定边县科学夏管促增收

2024-06-28 09:25:08

“去年我家的600亩玉米纯收入达60余万元。”盛夏时节,站在广袤的玉米田里,种粮大户高海宽喜不自禁。

“有了各种种田科技的撑腰,我丰收底气也就足了。”高海宽的身后,一米多高的玉米苗生机勃发、随风摇曳。就在去年,高海宽种植的“陕单650”玉米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高海宽乐呵呵地揭开他这一系列的成果背后“秘籍”。

“我这田里面是在地下安装4个传感器,它的所有接收的信息都传到田间气象站上,然后再传到后台,通过后台反馈到我手机上,我在手机上每天就能看到信息。”高海宽说道。

1979ec1e30b4482abdaae26dd784902

田间气象站为农作物“站岗” 白泓渊摄

7aa407322ef885ff5fd6842e3f36bd7

田间气象站为农作物“站岗” 卢云云摄

高海宽口中的“它”,正是去年安装的田间气象站,这就让像高海宽一样的“土专家”们从作物前期播种到后期管护、采收等环节真正实现精准化作业,仅一块小小的屏幕就变成了一幅“田管图”,让数据从田地里“跑出来”。

“这套设备,就是监测到空气的湿度、空气的温度,每天光照时间,包括风速、降雨等方方面面的气象。就是更能把玉米生产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标准化做得更好,各项数字我都能有参考,这样对玉米产量的保证各方面肯定有所帮助,产量肯定能提高。”高海宽详细地介绍起了他的“好搭档”。

048691cfc12c228406fce32b783dcad

高海宽向人们展示手机上监测到的信息 卢云云摄

ab6ce4000e1546a9a197cb2c9a87f10

高海宽正在通过手机查看玉米生长情况 卢云云摄

以前种田靠经验,现在种田看数据。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处处安装在田间的数字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土壤环境、田间气候、图像检测等影响作物生长的基本环境参数,农户们就可对农作物适时进行田间管理,“渴”了给水,“饿”了科学补肥,让“天气”更接“地气”,为农作物“站岗”。

微信图片_20240624095151

万亩玉米长势喜人 白泓渊摄

作为全省耕地面积第一大县,近年来,定边县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科技化种植手段和田间管理模式,让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到“看天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实现农业稳产增收、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卢云云 白泓渊)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