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姚尧)7月30日,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铜川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生态强基、区城融合、文化引领“六大战略”,聚力打造能源资源、先进制造、特色新兴“三大产业集群”,持续为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蓄势赋能。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
2023年,铜川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四个季度位居陕西省第一方阵,为陕西省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以来,铜川市对标开展“四个一批”提质扩量行动,实行项目建设“五抓五比”等机制,推动高质量项目梯次接续、滚动推进;坚持市级领导带队上门招商,组织赴京津冀推介招商,举办“三个年”民企商会进铜川招商活动,引进一系列高质量的产业项目。
上半年,4条重点工业产业链合计增加值增长14.9%,其中,铝及铝合金产业链增长20.1%,新型建材及先进陶瓷产业链增长11.6%,光电子产业链增长33.2%。如今,铜川市已经成为陕西省最大的铝材加工产业聚集区,基本形成了电解铝、再生铝为基础,铝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体系,铝及铝合金产业链作为引领铜川市转型的首位产业作用不断增强,已具备30万吨电解铝、125万吨再生铝、150万吨铝精深加工能力,到今年年底铜川市铝及铝合金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铜川市紧抓获批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的重大机遇,积极对接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21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比2020年增长4倍以上。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连续三年获省级表彰奖励,近年累计入驻高新技术企业9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9家,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印台农高区获批陕西省首家省级农高区。
2023年,铜川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前进16位,位列关中7市区和汾渭平原15地市第一,石川河岔口断面水质连续三年达到Ⅲ类水质,污染地块、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完成生产矿山、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2899亩,营造林10.12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0.45%、36.51%,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达到97.93%。随着生态的改善,铜川市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铜川籍”朱鹮达到239只,成为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典范,红腹锦鸡、华北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也频频在铜川地区出现。
上半年,铜川市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00场,多渠道推送就业岗位6万多个。围绕办一流的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积极创建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推进“名校+”办学模式,今年重点抓好30个学校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200个以上,目前已开工21个,教育质量正在加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