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陕西电力”)举行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开工动员会,作为陕西电网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的超级工程,建成后每年从陕北向关中、陕南地区新输送电量相当于西安市年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开工建设意义重大。
挥舞的吊臂、往来穿梭的车辆、忙碌建设的人员,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在各个施工现场随处可见……今年以来,陕西电网建设正酣,一系列重大工程加快落地,各级电网纵横贯通、电能奔流四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推进输电通道建设 助推电网高质量发展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当下,陕北革命老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正蓬勃发展,随着“双碳”目标不断推进,陕西电网面临着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
一条银线,连接南北,千里送电。
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是全省“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的重点项目,工程北起榆林神木市朔方750千伏变电站,南至西安市蓝田县白鹿原750千伏变电站。新建1座,扩建3座750千伏变电站,新建3条750千伏线路工程,共计长度1271公里,铁塔共计2150基,动态投资约71亿元。
该工程是陕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实践,是服务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绿色工程、民生工程。建成后,陕北至关中输电能力将由目前的610万千瓦提升至1000万千瓦以上,每年可向关中、陕南地区增加送电量170亿千瓦时,为全省电力保供提供强大支撑,有力促进全省三大区域相互赋能。
工程还将更好地促进陕北地区新能源发展,保障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延安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每年可替代原煤消耗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0万吨,推动陕北地区能源内供、外送协同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支撑陕西清洁发展,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同时,有效带动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资近200亿元,有力保障省内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助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陕西省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推动电网补强升级 提升供电可靠性
近年来,国网陕西电力立足省内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政府挂帅、企业实施”电网建设新模式,电网攻坚呈现新局面,项目落地实现新突破,供电可靠性持续提升。
保供“电”的基础夯实。今年上半年电网基建投资完成同比增长83%,开工、投产规模同比增加3倍、1.5倍,陕西电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发展“绿”的成色更浓。上半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205.39万千瓦、同比增长2.56倍,光伏发电功率突破13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应用“电”的底气更足。随着西安330千伏中心输变电及其配套送出工程顺利投产,陕西今年主网迎峰度夏工程全部顺利投产,新增供电能力814万千伏安、创历史纪录。
“十四五”时期,国家电网公司在陕发展总投入超过1200亿元,今年超300亿元。随着陕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国网陕西电力将持续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电网建设发展,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据悉,随着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等重点保供电网工程陆续投运,未来几年陕西电力外送规模将达3967万千瓦、外送电量1700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超过6500万千瓦。
陕西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电网建设的同步推进,将共同绘制出一幅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发展画卷。
巍巍铁塔,条条银线,勾勒出三秦璀璨的壮丽画卷。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既是“强引擎”更是“硬支撑”。国网陕西电力始终树牢“人民至上”理念,践行“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的工作导向,砥砺奋进、埋头苦干,追求卓越、奉献光明,全力构建陕西新型电力系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国网力量。
本报记者 候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