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宏良)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铜川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创新,多措并举加强信用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工作,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将市场主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归集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截至目前,已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99279条,实现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全面覆盖。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与税务、公安、金融等部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形成监管合力。通过信息共享,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提高监管效率。
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行为、风险程度等因素,将企业分为不同的信用风险类别,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减少抽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增加抽查频次,实现精准监管。目前,已完成对25690家企业的信用风险分类评价,其中8639家企业被评定为低风险企业,776家企业被评定为高风险企业。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有力结合,针对不同风险类别的企业,制定个性化抽查检查监管方案,有效提升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严格落实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信贷等方面予以限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今年以来,11家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同时,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引导失信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重塑良好信用。建立信用修复辅导机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指导服务,帮助企业了解信用修复的条件、程序和要求。累计帮助10517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解除了失信惩戒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