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吕新涛)5月21日,咸阳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打硬仗 求突破 决战决胜‘十四五’迈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更大步伐”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武功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延武,乾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段志华,礼泉县委副书记、县长吴云锋到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武功县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加快建设“三强四美”现代化新武功。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1.07亿元、增长6.4%。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35亿元、增长6.7%,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
武功县抢抓咸兴武科创走廊建设机遇,借势借力,以校县合作牵引科技创新。去年,与西交大、西农大、陕师大签订校县合作协议,共建科创走廊示范区、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区、西果中心电商科技创新研究院。近日,在陕师大牵头下,武功县又与西石大、西外大等5所高校达成校政企合作,“高校带高校”“高校带企业”的集聚之势初步形成,“朋友圈”越来越大。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全县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09户、高新技术企业55户、瞪羚企业10户,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7个。
坚持“企业出题、产学研协同解题、政府服务”,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西交大与武功县卓越新材料合作的氢燃料电池催化材料项目已进入试产阶段,9名化工博士、硕士来武工作。全县已落地科研成果转化项目23个。
乾县持续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锚定城区、园区、景区三大主战场,一手优“存量”、一手扩“增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乾县实践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乾县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200亿元,增速6.6%;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92.1亿元,增速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3亿元,增速9.1%。
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乾县财政列资5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搭建陕西乾县农业科技园区、功能羊乳创新联合体等科创平台12个,引导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转化科技成果21项,企业研发投入首破亿元大关,全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2户和87户,华通机电公司跻身国家新一轮重点“小巨人”企业。同时,乾县的数字乾县·智慧城市项目上线在即,大数据+AI双轮驱动将有力赋能科技创新。
把产业升级作为富民强县的核心抓手。农业方面,乾县明确了苹果、奶山羊、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特别是奶山羊方面,乾县依托龙头企业优利士乳业,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奶山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9.85亿元。在工业方面,乾县以省级经开区为主战场,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药品、新能源新材料4大主导产业,培育引进了韩国NAM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大、财税贡献强的支柱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8户。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5亿元,增速12.9%。在三产方面,乾县累计投资5.7亿元成功创建乾陵国家5A级景区,基础设施、环境业态得到显著提升,乾陵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全域旅游发展开启崭新篇章。
礼泉县一以贯之用好“三个年”活动重要抓手,稳增长、兴产业、增动能、补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2024年,礼泉县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增长6%。今年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均高于年度预期目标,均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顺利实现“开门红”。
以园区建设引领工业集群发展。礼泉县将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科技转化的主阵地,着力推动要素在园区集中、功能在园区集成、产业在园区集聚。
去年,礼泉县在西安高新区挂牌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科创飞地。高科环保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在西安交大创新港建立全县首家“飞地”实验室。今年,礼泉县积极发展低空经济,成立全市首家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联合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在西安共建低空经济创新基地,共同推进咸阳无人机试飞基地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
以景区建设促进文旅蓬勃发展。礼泉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力打造支柱产业,激活消费潜力。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旅游+”,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昭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昭博二期项目建设,展示礼泉深厚的历史文化。烟霞巷、堡里水岸花海、醴泉湖景区为研学旅行、休闲度假增添了诸多亮点。积极打造丝绸之路机车运动基地,承办2025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礼泉站),将体育赛事等办成流动的景点、移动的景区。
擦亮乡村旅游品牌。召开陕西省首个县域乡村旅游品牌发布会,打响“离开城市,周末去礼泉”品牌。“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县共计接待游客177.5万人次,同比增长7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