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市渭城区渭阳街道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推行“向群众汇报”工作机制,通过“听民声-解民忧-受民评”的闭环管理,推动民生服务从“量”到“质”的转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开卷听声,把准诉求“脉搏”。街道将“向群众汇报”制度作为倾听民意的“麦克风”。社区网格员走访收集的诉求、居民议事会提出的建议、线上平台反馈的难题,均被纳入“民生台账”,成为工作的起点。文科路社区停水事件中,街道闻“声”而动,包抓领导带队入户核实,通过微信群动态通报抢修进度,及时回应让群众感受到“被重视”,恢复供水时居民一致好评,正是民意对“倾听”的最好回馈。
躬身作答,赢取民心“分值”。聚焦“向群众汇报”会中收集的高频需求,街道以“实”字为要,将民生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针对三普社区特殊群体就医诉求,联动医院开展“家庭医生进社区”活动,把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回应望贤路社区居民对休憩设施的期盼,协调增设18套休闲桌椅,让“小座椅”成为“连心桥”。每一项为民举措都是对群众诉求的“精准作答”,居民的点赞与认可,便是最鲜活的“民心评分”。
机制为尺,筑牢服务“基石”。为让“向群众汇报”制度不流于形式,街道构建“收集—办理—反馈—测评”闭环机制,以制度刚性保障服务长效。通过接受群众监督、回应群众关切、掌握社情民意、积极答复销号,让“向群众汇报”从“阶段性动作”变为“日常必修课”。通过机制化运作,确保群众呼声有人应、急难愁盼有人解,让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在常态长效中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