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庞玲玲 实习记者 权子昂)7月30日,陕西联通以“感恩奋进 万象‘耕’新”为主题的国企开放日活动(下文简称“活动”)在渭南市富平县到贤镇西仁村举行。
通过“数字场景体验+产业实地探访”的双线融合模式,活动全方位展现陕西联通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与责任担当。
活动现场不仅有联通十年帮扶成效展示、数字赋能应用产品发布、特色农产品试吃展销,还特别设置了民间艺术展区,当地画家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主题现场创作,皮影戏艺人用传统艺术形式演绎“联通助农”的生动故事,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作品,让科技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
科技赋能:打造数字乡村示范样板
西仁村是陕西联通省级定点帮扶村,多年来在陕西联通的精准帮扶下,依托“党建+产业+文旅”模式,通过传统农业融合数字化技术,成功打造了5G葡萄产业园、蔬菜大棚及智慧牧场等特色产业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30万元,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并获评“数字乡村省级示范村”。
活动现场,大家沉浸式体验了陕西联通自主研发并发布的《县域数智汇通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智慧党建、产业监测、基层治理等模块,通过AI算法实现葡萄园墒情预警、奶山羊健康监测等精准管理,推动村务“一屏通办”,助力基层治理从“经验决策”迈向“数据决策”。
精准施策:绘就“五大振兴”崭新图景
陕西联通以数字技术为笔,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勾勒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动线条,让三秦大地的田野沃土绽放出新时代的智慧光芒。
在商洛,有机油葵、木耳,依托电商平台走出深山;在咸阳长武果园,虫情监测精准度提升达90%;在西安九间房艾草基地,开出振兴“千金方”;在安康柳林村稻田,智能灌溉系统实现节水增产;在宝鸡太白菌菇“沃大棚”,自动化调控保障菌菇品质稳定;在铜川广阳村蔬菜田,监测技术推动绿色种植高效发展;在延安南头村,2630亩光伏板汇聚“蓝色能源海洋”;在汉中,水质传感器与AI摄像头实时精准监测鱼塘,有效解决养殖难题;在泾阳安吴村,元宇宙第一书记“安小吴”生动讲述红色历史,AR技术赋予古老“四色农业”崭新活力;在榆林梁家沟小学,援建电教室搭起现代化学习平台,“联通网”连起“山里娃”。
无论是产业振兴的硕果累累、还是生态振兴的家园和美,亦或是文化振兴的澎湃动能,无不印证着陕西联通在助力乡村振兴上的精准发力。
融合创新:激活乡村发展振兴引擎
陕西联通坚持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数字生态,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创新打造“通信合作社+数字乡村平台+直播赋能”助农模式,已累计为2700个村实现增收3300万元,有效壮大集体经济。
同时,依托自身网络、技术和平台优势,全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3.0平台累计服务4500个行政村,覆盖667万人口,基层党建、平安乡村、数据驾驶仓等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陕西联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与西安邮电大学联合成立陕西直播产业研究院,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构建新质生产力。
结合自研“直播云服务平台”、元宇宙技术和“数字人+农人”直播带货模式,运用XR技术,解锁虚拟直播新视界,发起直播助农千村行活动,为4万余名新农人提供直播电商技能培训,打造了一批县域直播基地,带动农产品销售累计超过3亿元,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十年答卷: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篇章
十年联通路,共筑乡村梦。活动现场,当联通十年帮扶成效视频闪过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走出大山的笑脸,当图片展上一张张帮扶生动画面定格在果农的丰收喜悦,这条用信息科技编织的乡村振兴之路,已然在广袤田野间绽放出时代光芒。
脱贫攻坚以来,陕西联通持续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投资力度,累计投入近68.5亿元,新建基站5.5万个,全省行政村4G覆盖率达到99%,5G覆盖率达到94%。
同时,以产业帮扶为牵引,精准培育实施帮扶项目,累计投入和引入帮扶资金近4000万元,援建帮扶项目443个,累计购买和帮助销售帮扶地区农产品2473万元。
选派驻村干部401名,参与167个行政村定点帮扶,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单位定点帮扶考核最高等次“好”评价,以央企担当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感恩奋进,万象“耕”新。从“通信筑基”到“数智兴农”,陕西联通将始终践行“人民邮电为人民”初心使命,勇担数字经济发展重任,以数智之翼赋能强国之基,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篇章贡献联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