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演员联袂在开幕式上表演。
宋福来摄
独舞《长安仕女》。
赵东来摄
非遗集市现场。
张哲源摄
中俄冰雪画艺术交流展上,美术爱好者正在观展、交流。该展为本届中俄文化大集系列活动之一,预计将于8月中旬赴俄罗斯展出。
邱齐龙摄(人民视觉)
仲夏夜,黑龙江畔星河璀璨,灯火辉映。新落成的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文化艺术中心里,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在此启幕。黑河距离对岸的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最近处仅数百米,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中俄双子城”。
“这是艺术的对话,更是心灵的共鸣。”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晶表示。这场由中俄两国共同打造的文化盛宴,以47项特色活动为笔,在绵长边境线上绘就“民相亲、心相通”的动人画卷。
霓裳共星河 艺术谱和声
开幕式当晚,中俄文化艺术中心内,一场由两国艺术家联袂呈现的大型文艺演出拉开帷幕。序章《霓裳》舞动夜空,中国煤矿文工团舞者水袖轻扬,俄罗斯阿穆尔州艺术家裙裾翩跹,两国传统纹样在聚光灯下交织生辉。
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出中心副主任马凯琼介绍:“整场演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古典舞蹈、民乐演奏等多元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肢体屈伸如字符流转,甲骨文在舞韵中苏醒!”观众赞叹不已。为本届大集创作的独舞《长安仕女》,将盛唐风韵凝于衣袂:舞者旋身,橙蓝华服似霞光漫卷。
这富有东方韵味的一幕,让俄罗斯歌手玛丽娜赞叹不已:“东方审美令人着迷!”当晚,她用字正腔圆的汉语发音与中方演员共唱《明天会更好》。“这首歌的旋律很快,汉语发音也很难,我逐字逐句学了很久,歌中传递出的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令我很受触动,希望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玛丽娜完美演绎这首中文经典歌曲的执着,也恰似中俄文化大集的缩影——语言虽有不同,艺术终成舟梁。
“有些中国传统乐曲虽然是第一次听到,但我会尝试用肢体诠释我对它们的理解。”表演完融合中俄元素的街舞后,俄罗斯留学生德米特里·斯米尔诺夫说。他所在的跨国青年舞蹈团队,此前已磨合排练了3个多月。
舞台上,传统非遗与现代艺术碰撞火花。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与俄罗斯民间叙事诗交相辉映;传统服饰秀中,中国旗袍与俄罗斯萨拉范同台竞艳……背景大屏实时切换历届文化大集的珍贵影像——从江畔的户外舞台到现代化的艺术中心,15载交流历程浓缩于光影之间。
“中俄文化大集是最受瞩目的中俄文化项目之一,生动体现了两国深化文化艺术合作的共同愿望。”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部长柳比莫娃表示。
观众席上,来自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阿纳托利教授专注记录,笔记本上已记满三届文化大集的观摩心得。
匠心连“双子” 市集汇真情
开幕式前一日,黑龙江公园商会广场成了非遗的海洋,55项中俄非遗项目在此荟萃。北安乌鱼绣摊位前人头攒动,绣娘指尖翻飞,赫哲族鱼猎图纹渐次绽放于绢帛。数步之遥,俄罗斯木雕艺术家塔季扬娜·阿纳涅娃的椴木套娃雕饰引得快门声不绝……
“我们邀请了数十位中俄艺术家展示交流,切磋技艺,互鉴心得。”穿梭于摊位间的黑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副科长王书博,不时为中俄艺术家充当翻译。
“技法各异,但心意相通!”工艺品展位前,桦树皮制作技艺传承人陶丹丹正与俄罗斯同行交流。“俄罗斯重浮雕,我们精透雕。”她拿起一件镶嵌蕨类植物的笔筒介绍,“这种‘以草入画’的技法就是学自俄方,而对方借鉴了我们的多层雕刻技法。”
活动现场不仅规划了非遗项目展览展示区,还有非遗美食品鉴区、非遗展演区、非遗手工技艺研学体验区、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区、非遗游乐区、数字非遗展区各大主题区域。
市集尽头香气诱人,中俄美食品鉴区排起长队。格瓦斯与酸梅汤并置,列巴摊旁现烙的春饼飘香。
“这里的蛋堡和烧烤很棒,我和家人几乎每月都来黑河。”俄罗斯游客安德烈·伊万诺夫举着肉串,展示手机上预定的5天酒店订单:“客房紧俏,到处是俄罗斯游客,不少是来为参加舞蹈赛的朋友助威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盛况:4天内,该市集吸引游客逾6000人次,带动销售近20万元。
机车驰边关 巡游证友谊
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内,300辆重型机车列阵如钢铁洪流,中俄车手皮衣上的国旗徽章熠熠生辉。俄方车手的单轮疾驰、急转飘移等特技,引发观众阵阵惊呼。
“这是机车的狂欢,更是友谊的见证!”俄罗斯车手伊戈尔轰响油门,车头的中俄小旗猎猎。引擎轰鸣如雷,车队启程,开启穿越黑河地标的巡游之旅。空气中氤氲着机油与汗水的独特气息,也体现着两国文化的深度交融。
首站停驻瑷珲—腾冲人口分界线标志碑前。车手们触摸着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划下的地理标识,这条斜线巧妙划分出人口分布的疏密界线,自东北边陲延伸至西南边陲,横跨万里,连贯起跌宕起伏的华夏文明长河。“立于这汇聚智慧与历史的界标旁,时空交错之感油然而生。”专程赶来的四川女骑手李娟感慨道。
车队驶上黑龙江公路大桥时达至高潮——桥下碧波映照炫酷车影,桥上中国车手探身竖起拇指高呼“友谊万岁!”这座连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大桥,此刻宛如移动的友谊丰碑。俄罗斯车手尼古拉凭栏远眺对岸家乡:“每次过桥都心潮澎湃,它是交通的纽带,更是交流的象征。”
大黑河岛国旗广场上,中俄车手簇拥在五星红旗下合影。俄罗斯小伙安德烈用中文高喊“中国,你好”。终点中俄民族风情园内,俄式建筑群错落有致,尖顶洋葱塔在阳光的照耀下炫彩夺目。车手们举杯共饮格瓦斯,机车头盔与俄罗斯套娃相映成趣。
“从胡焕庸线到界江大桥,我们驶过了地理与历史的交响。”黑河市文广旅局工作人员感叹。这场贯穿当地多个地标的巡游,将“中俄双子城”的魅力深烙于两国车手心间。
长河奔流,文明互鉴。15年深耕,恰似黑龙江水奔流不息,不倦诉说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的故事。如今,中俄文化大集已从区域性活动跃升为国家级的机制性平台:高端互访助推两国文化部门战略对接;沿边文旅走廊吸引中俄18个市县深度参与;推介活动激活跨境消费新场景……
口岸大厅内,背着油画箱的俄罗斯艺术家与手提中药包的中国游客擦肩而过,中俄双语标识在灯光下静静闪耀……这场包含47项特色活动的文化盛宴持续释放魅力,“一江两岸”的交流从未停歇。
据悉,活动将持续至8月20日,闭幕式将在布拉戈维申斯克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