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各族人民相亲相爱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2025-08-14 08:57: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①:延边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朝鲜族农乐舞”项目大赛。

延边州委宣传部供图

图②:在延边州汪清县第四幼儿园,孩子们围坐一起体验满族剪纸技艺。

人民网记者 李 洋摄

图③:游客在延边州延吉市朝鲜族民俗园打卡拍照。

人民网记者 李 洋摄

图④:延边州龙井市万亩梨园里梨花盛开。

人民网记者 李 洋摄

图⑤:延边州夜景。

延边州委宣传部供图

海兰江畔,青山绵绵,稻浪滚滚。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雨后烟气蒙蒙,远山仿佛笼罩在一层轻纱中。稻田螃蟹乐园、稻田小火车、观景亭……游人们在这里尽情体验田园风光。

“去年40多万人次的游客量。这个暑期更火,一天能来上千名游客。”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指着稻田说,“看,水稻抽穗开花了,长势多好!”

近年来,位于东北边陲的延边州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美景美食频频出圈。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4511万人次,同比增长70%;实现旅游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71%,两项指标相较2015年实现了翻倍增长。

延边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曾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延边州旅游火爆,不仅在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便利的交通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延边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呈现出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欢乐的生活底色。

近年来,延边州持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引领,以互嵌交融共绘和谐生活图景,以兴边富民擦亮幸福底色,以文化浸润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以互嵌交融共绘和谐生活图景

清晨,在延边州珲春市防川景区龙虎阁上,天南地北的游客共迎第一缕阳光。夜晚,防川民俗村的特色民宿建筑群中,华灯闪耀、欢歌笑语。

来自广东的刘鹏等全国25个城市的100户家庭受邀来到延边,体验文化底蕴、风土人情、民族特色。走进社区,刘鹏感慨道:“在这里,邻里互助互爱。”

“今年我们预计邀请1000个家庭到延边体会和谐一家亲。”延边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石琦华说。

在延边州,各民族血脉相融,心手相牵。

延边州延吉市人民公园树木蓊郁,清风徐来。不少老人在这里锻炼、休闲,有十多名老人跳完舞后坐在一起聊天。“不分职业,不分民族,我们都是好朋友。”78岁朝鲜族老人姜东明说,“现在通婚的越来越多了,我儿媳妇就是汉族的。”

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红石榴之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通过展馆、多媒体展示区、互动体验区等功能模块,为来访各族群众提供实地观摩、现场讲解、互动实践全景式研学体验。

几名小学生放学后走进“红石榴之家”,丹英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淑清认真地为他们讲解。“从小种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王淑清说。

丹英社区还打造了象帽舞队、立鼓队、大众舞队等综合性民族艺术团,成立丹英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让“民族长鼓”舞起来,“邻里活动”融起来,“文化汇演”乐起来,邻里关系日益团结融洽。

社区空巢老人金胜淑认了汉族儿子刘战峰。刘战峰每天打电话问候老人,一天发现老人声音虚弱,马上打电话请社区工作人员前去查看。突发心脏病的老人,因抢救及时,没出意外。

在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进社区光进花苑小区,记者见到在凉亭里聊天的9名大娘。她们中最小的70多岁,最大的90多岁,5名是朝鲜族,4名是汉族。“日子越来越好,生活很悠闲。”81岁的严粉今说,每周五会有社区干部下沉到网格,解决百姓急难愁盼。

延边州正深入实施互嵌交融工程,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胡家福表示,延边州将坚定不移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进一步树牢主线意识,贯彻主线要求,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推向深入。

以兴边富民擦亮幸福底色

从珲春市区出发,不到2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东阿拉村。62岁的村支书吴宏急匆匆地从屋里出来,笑着说:“我这刚下直播。”说起直播,这位电商新兵滔滔不绝。他先是跟村里驻村大学生学,后来又到市里的东北亚电商平台产业园学习。“我今天早上6点半开播,卖村里的大米、大榛子啥的,这可是个来钱道儿。”吴宏说。

“以前,说东阿拉村可能没人知道,但一说穷阿拉村,谁都知道。”70岁的朝鲜族大娘安春姬说,她从小在这个村里长大,亲历日子越来越红火,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大家致富。

“2024年庄稼大丰收,村里还办有猪场、牛场。”吴宏说,全村人均收入1.8万每年,村集体年收入60多万元。

“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村民互相热心帮忙,可和谐了。”安春姬辣白菜腌得好,每年做好辣椒调料,给大家伙分。汉族朋友于英跟她学,腌的滋味咋整都不对,安春姬就到于英家里跟她一起腌制。

“8月15日是延边州具有浓郁朝鲜族特色的‘老年节’,村里不分民族,所有老人都过,年轻人则负责做饭、端盘子,其乐融融。年年‘村晚’,大家都可开心了。”说到兴头上,安春姬索性放声歌唱:“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

兴边富民擦亮幸福底色。在延边,各族群众围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2024年,全州边境村实施农业产业项目47个,完成投资7.2亿元。目前,全州已建成东阿拉村生猪等9个种植养殖基地,打造水口大米等18个农特产村。加快实施敬信小镇等9个边境村文旅项目,开发边境自驾游、骑行游、水上游等特色产品,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边境村数量增至36个。今年以来,全州边境村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入境游市场也持续升温。推动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业集聚发展,带动22个边境村、8253名边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清晨,走进延吉人民公园东侧的延边东方水上市场,只见人群熙熙攘攘。辣白菜、打糕、米肠、参鸡汤……各类美食琳琅满目。游客不仅现场品尝,还打包邮回家里。

近年来,延边不断做精美食旅行金招牌,餐饮行业总体销量大增。浓郁的民族特色让旅游产业根深叶茂。

还未走进中国朝鲜族民俗园,记者就看到街道两边一排排的旅拍店。据介绍,2022年民俗园周边只有3家旅拍店,现在周边有200多家旅拍店。

夏日午后,雨下得绵密。民俗园里依然游人如织。“下雨也挡不住游人的热情,我太喜欢这身打扮了。”来自河南郑州的张女士母女在旅拍店里做了妆造,身着朝鲜族服饰,游得开心、拍得畅怀。张女士拿起手机让记者看她拍的照片:“你看多自然,多好看。”

站在珲春市防川景区,极目远眺,中、俄、朝三国风光尽收眼底。延边以开放的姿态加速融入世界。

近年来,吉林省持续推进对俄“滨海2号”运输走廊建设,每年从珲春口岸入境的帝王蟹超过150万只,大量帝王蟹坐上了“复兴号”列车运往全国各地。

“深入推进延边州边境村建设三年行动,深化村企合作,大力发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和农特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延边州州长洪庆介绍,2024年,全州边境村新建续建农业产业项目59个。

经济活跃的同时,生态环境向优提级。延边全州着力打造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品牌,深入实施十年绿美吉林生态保护修复计划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发展农林特色产业,做大畜牧业、人参中药材、木耳食药用菌、水产、民族食品、林产及乡村旅游“6+1”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让各族群众共享绿色生态福祉。”吉林省委副书记吴海英说,吉林省将加快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边疆繁荣、边民幸福、边防稳固。

以文化浸润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在延边歌舞团排练大厅,演员们正在排练舞蹈。舞姿翩跹,一招一式独有韵味。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编排的大型原创歌舞诗《五彩阿里郎》,演出时场场爆满。”歌舞团艺术总监咸顺女说,台上唱《红太阳照边疆》,底下观众会跟着一起唱。送戏下乡时,十里八村的群众都来看。朝鲜族歌舞很唯美,到大城市表演,也是大受欢迎。

延边人民能歌善舞,文化凝聚起民族团结的力量。

延边州深入实施文化浸润工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平日里,中华文化符号融入游园广场、街景小品等设计规划中,让中华文化“有形”“可见”。

延边州龙井市光昭村,墙体上绘着精美的画。自2011年以来,延边大学美术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主题,创作墙体绘画2万余平方米,累计参与师生1500余人次,覆盖全州20余个村庄。

为促进全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延边实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开展“民族团结·安边固边兴边”等创建活动。在全州范围内组建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石榴红”三支宣讲队伍,累计开展基层宣讲6000余次。

“相亲相爱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国家最强大。”延边博物馆外的两行字分外醒目。

延边州坚持以文化建设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造由延边州博物馆、各县市馆区组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扎实推进以“凸显一批中华文化符号、丰富一批节日文化内涵、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发掘一批文物古迹价值、打造一批非遗传承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批”行动,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充分体现、直抵人心。

“在激发活力上下功夫,突出青年主体作用。”吉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委主任冯庆忠说,将铸牢的理念植入课程思政、社会实践、网络社交账号等载体,融入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感召青年主动参与,厚植家国情怀。

前不久,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同心同德跟党走、同步同频共奋进、同向同行创未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激励全省各族干部群众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在新时代新征程携手并肩、同心同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林篇章。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