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陕西省渭南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白水源兴果业有限公司的一批鲜苹果采取“批次检验(检疫)”模式放行,发往马来西亚,这是陕西首票以“批次检验(检疫)”模式验放出口的农食产品,标志着陕西省农食产品出口进入到“批次检验(检疫)”出海的“倍速模式”。
“实施新模式后,公司出口的同一‘批次查检单元’的新鲜水果,在首批查检合格后,批次内的水果可随时向海关申请单证审核分批通关,不再实施现场查检,有效压缩检验周期,降低企业仓储成本,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白水源兴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木炎激动地说:“‘批次检验’改革真是场‘及时雨’,让我们可以更敏捷地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灵活安排船期,避免因通关延迟导致的订单损失。”
“‘批次检验(检疫)’模式改变了以往按出口‘申请批’检验的做法,以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为基础,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根据出口农食产品质量安全特点,科学设定查检批次,灵活运用多种合格评定方式开展批次检验(检疫),对出口农食产品实施科学、精准、高效检验检疫监管,实现企业‘即报、即验、即放’,能有效解决企业货物积压等一系列问题,大幅减少现场查检频次。”渭南海关查检一科副科长表示。
陕西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和对外开放的优势区。为助力特色农食产品加速出口,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渭南海关立足区域优势,以此次改革试点为契机,持续提升属地监管效能。积极建立出口农食产品监管服务工作室,设立技贸措施工作站,指导企业完善产品溯源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无人机辅助果园注册,加大企业对外推荐力度,实施“属地+口岸”陆运联动监管模式,助企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畅通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叠加“云签发”、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实验室快速检测等便利化措施,助力特色农食产品凭借“中国速度”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力。1-7月,陕西水果出口8.4万吨,货值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7%。其中柑橘、葡萄、猕猴桃、鲜桃分别出口7947万元、5016万元、4269万元、344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6.2%、193.2%、168.4%、344.2%。
“下一步,渭南海关将深入推进出口农食产品‘批次检验(检疫)’改革试点工作,鼓励引导更多企业纳入试点范围,让更多企业享受‘智慧海关’改革政策红利,持续助力特色农食产品加速出口,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渭南海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