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大塬飘香,丰收在望。在延安市黄龙县,一场由县委主导、县委组织部全程把关的驻村干部轮换交接工作,已在47个行政村全面完成。
自8月底开始,省、市选派驻村队员陆续进驻黄龙各村,开始熟悉工作环境,踏上奉献之行。黄龙县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的核心抓手,突出“选优派强、精准对接、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派、管理和监督中的领导作用。通过严把政治关、实绩关和作风关,真正把党性坚定、能力突出、热爱基层的优秀党员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主战场。截至目前,全县29个“五类村”85名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已全部完成岗前培训,到村开展工作,其中省级选派14名、市级22名、县级49名,切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组织动能、提供队伍保障。
离任:群众不舍 薪火相承启新程
清晨的高梁村党群服务中心暖意融融。村民们团聚在巷子里,自发为离任第一书记张飞送行。“张书记带领我们,发展了连翘种植,让我们田间地头都有收入,真是舍不得,干实事的好兄弟、好干部!”村民樊米涛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在发展连翘产业的这三年里,樊米涛和其他村民一样都是受益者,张飞也成为了村民心目中的连翘专家……张飞情不自禁:“组织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回到单位,我还会持续关心高梁村!”
在三岔镇长石头村,村党支部书记高振远组织部分党员群众座谈欢送即将离任的第一书记史伟。“真不容易!两年来你踏遍全村507户1463名群众,帮助马增玉老汉发展果园,带领我们探索集体经济新路径,村庄面貌大变化,党组织没有派错人!”史伟将细心整理的《长石头村“千万工程”规划暨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和《长石头村村情摸底台账》郑重移交新来的包村干部:“这些是未完的任务、组织的托付、群众的期盼,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瓦子街镇小寺庄村,离任第一书记周元元带着新任第一书记周延锋,从香菇产业的后季管理、冷凉蔬菜的销售渠道,到村民低保的申请办理,一一叮嘱、逐项交接。“很遗憾时间短暂,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办完,群众关切的事现在交给你,一定要衔接落实好。”周延锋郑重回应:“请周书记放心,我一定把村上的事情处理好,协助支书把党的政策落实到位。”
石堡镇党委会议室,组织委员党娜组织新老驻村队员集体交接。在此过程中,离任第一书记详细标注出村上特色亮点、重点事项、遗留问题,为新驻村干部提供清晰的工作脉络,让“新官”清楚地认“旧账”,从而能有的放矢地续写为民服务篇章。
黄龙县全面落实“五个一”交接制度,精心制定工作交接清单,新老驻村干部采取“一对一”结对方式,实地走访一遍重点项目、面对面认识一遍困难群众、手把手传授一遍群众工作方法,真正把组织交付的“民情地图”无缝传递,确保各级党组织的政策不断档、工作不掉线、服务不缺位。
新任:组织信任 奔赴岗位践初心
“能来河西坡驻村,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站在白马滩镇河西坡野生连翘抚育基地,新任第一书记张宏武的笔记本已写满规划:“尽快摸清村里的家底子,结合村‘两委’干部意愿和镇党委的发展思路,对接县里政策资源和销售渠道,推动党建引领与产业培育融为一体,不断激发村党支部和党员带头致富的动力。”
崾崄乡马蹄掌村新任第一书记王超,来自黄龙县委组织部远程中心,在工作之前,曾经是一名退伍军人,执行力强、能力突出。到村第二天,他就换上了迷彩服,和村干部一起开展图斑整改工作。“乡上统一安排让进地现场整改图斑,133个图斑,就是133次行走,刚好能走访村情,认识群众。”村党支部书记黑安荣感慨地说:“这第一书记是好后生,一来就到地里工作,不嫌农村的活苦、活累!”
“90后”驻村干部姬娜是省体育局选派的驻村队员,这次到村带行李最多。“驻村先驻心,驻心先扎根,才能服务好群众。”她说:“第一个月我要跟着第一书记走访全村所有的党员和三分之一的农户,配合党委把换届后备人选再掌握一下,把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牢牢记在心里。”
为严把人选政治关和能力关,黄龙县明确要求第一书记须由有基层工作经验或者专业突出、热爱农村的骨干党员干部担任,并依据村情实际和党组织建设需要,精准匹配专业特长——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党建骨干,产业薄弱村选派“专业技术能手”,重点项目村选派项目包装策划骨干,切实做到“派需结合、人岗相适,因村选人、精准下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留任:群众期待 接续奋斗绽芳华
“第二次留任驻村,是组织信任,更是党员担当!”担任界头庙镇范家卓子村第一书记的张乐乐,面对党员和村民参与的座谈会,郑重表态。张乐乐曾经在范家卓子社区工作,后来到相邻农业乡镇担任第一书记,此番回来,他携带了大量发展“3332”苹果示范园的技术资料,里面详细记载着他参与的各种技术培训和专家技术指导情况。“这次换村留任,我要重点建强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新品种苹果种植、光伏下饲草发展等产业新模式,让组织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石堡镇红石崖村任科举,在这一轮调整中从第一书记变为工作队员,仍然不改本色活跃在村上。“虽然角色有调整,但是不影响我发挥作用,我的特长是产品销售,我要让村上的红皮核桃卖上好价钱。”在白马滩镇石门村,第一书记赵阳把重点放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组织这次安排我留任,就是要借助选派单位优势,依托石门‘漂流’这张牌,把‘党建+产业’模式梳理好,让组织放心、群众增收。”出生于1997年的赵阳,尽管妻子待产临近,但是接到文旅局选派的通知,他依然选择第二次担任第一书记,在村贡献力量。
从离任时的组织嘱托与群众认可,到新任时的组织信任与岗位使命,再到留任时的组织重托与持续攻坚,黄龙县的驻村干部正以坚定的党性、过硬的作风、饱满的热情,继续书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在黄龙这片热土绽放芳华。(梁海瑞)